《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讀完《水滸傳》大家一定對里面的“忠義”深有感觸,下面是力力整理的《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同時,也整理了水滸傳好詞好句及感悟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水滸傳》。
![]()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1 淺灰色的油漆一遍又一遍的刷洗著碧藍的天空,天空也越來越暗淡了,直至黝黑,一輪明月也隱約在星空之中,而我也坐在自己的臥室中的桌子前,翻過了《水滸傳》的最后一頁。 這是第三次讀這本書了,不知為什么,每一次讀我都會有新的感想,我似乎也融入到了書中,我會為白虎堂林沖受冤而憤恨,因鴛鴦樓武松復仇而暢快,為林沖刺配江洲城而感到生不逢時,又為眾將被招降后被暗殺而感到后悔。 這一本書清楚的展現(xiàn)給我們當時宋代朝廷高層官員的昏庸以及皇帝的任人擺布,因皇帝昏庸,不斷提高稅收導致民不聊生,貪官地主橫行霸道也因此出現(xiàn)了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武都頭怒殺鎮(zhèn)關(guān)西等。 其中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一百單八魔君中對我最有震撼力的事便是關(guān)于黑旋風李逵的事跡了,他是一名孝子,在李逵和宋江上了梁山之后,他卻不滿足于只有自己享福而是一直想著讓自己的母親也過來享清福,便和宋江請了假回家。在回家路上,李逵遇到了假扮自己的李鬼,李鬼眼看打不過,就說自己還有一位九十歲的老母親,自己死了便沒人盡孝,正好戳到了李逵的軟肋。因此在李鬼的求饒下,李逵心一軟便把他放了,結(jié)果后來又遇到,李逵發(fā)現(xiàn)了李鬼的謊言,便果斷把他殺了。不得不說,我非常喜歡他的孝母,熱心腸卻又嫉惡如仇的品德,他的樂觀豁達,嫉惡如仇的性格與當時兵荒馬亂的環(huán)境顯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沒有壓迫,沒有兵亂那他的未來將會是另一個表現(xiàn)。 《水滸傳》這部悲壯的農(nóng)民起義史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我國古代農(nóng)民起義的發(fā)生、發(fā)展、失敗全過程,并從中總結(jié)規(guī)律,在中國文學史上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我也相信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水滸》帶給我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遠,越來越深,最后隨著我一起流進悠悠年歲!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2 放假的這段時間里,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書中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個個身手不凡,驍勇善戰(zhàn),俠肝義膽,仗義疏財?shù)绞艹⒄邪玻俚酱笃七|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高俅、蔡京等一批像吸血蟲一樣的統(tǒng)治者,最具反抗精神的李逵,性格剛烈的武松,逆來順受、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林沖。《水滸傳》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燕青為保護主人盧俊義殺死官差,上梁山救助。盧俊義被官府炒家發(fā)配,燕青在暗中保護,射殺欲加害盧俊義的董超薛霸,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nèi)容?!端疂G傳》中比如宋江救晁蓋,燕順義釋宋江等,屬于兄弟間的義,算小義;比如魯達救金老漢,屬于義士對窮苦老百姓的義,算中義;梁山替天行道,屬于對天下百姓的義,算大義。義,可以保命,可以讓他們大碗吃酒,大秤分金,可以讓他們在江湖中有所依靠,所以,真正的綠林好漢中人人都在講義氣,即使是抗命也在所不惜;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shù)挠職?,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正義這兩個字雖然平凡,但它卻是人世間最為寶貴的財富,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開放文明的社會,需要正義;經(jīng)濟日益繁榮的社會,需要正義;建立和諧人文的社會,更需要正義。正義,是為人之本,使華夏文明得以源遠流長。正義,為做人之綱,修剪人格使其清簡自若,墨色流香。正義為何?為何古往今來,到處傳唱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在現(xiàn)今社會中最引人注目,留人深思之處。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jīng)常為小事與他人發(fā)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fā)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 忠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正如《水滸傳》中的故事一樣,中華上下五千年忠義之事?lián)]之不去,它的光輝不減。 生活是一面鏡子,當你面帶友善走向鏡子,你會發(fā)現(xiàn),鏡中的那個人也正滿懷善意地向你微笑;當你以粗暴的態(tài)度面對它時,你會發(fā)現(xiàn),鏡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揮舞拳頭。人生在世,請擁有一顆友愛之心,保留一份正義與美德吧。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3 《水滸傳》是一部長篇小說,作者為師徒二人:施耐庵、羅貫中。此書主要講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等一百單八好漢替天行道的故事。 本書開頭并沒有寫到千軍萬馬沙場點將的壯觀場面,而是把高俅發(fā)跡的一段事兒作為全書的引子,因為高俅的發(fā)跡正是照射了北宋末年官場的腐敗。明末清初白話文先驅(qū)金圣嘆先生曾評價這一高明寫法: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單八人,則是亂自下作也;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端疂G傳》作者確實是用心在構(gòu)作。高俅出場后,才有王進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林沖也是因為高俅誣陷發(fā)配滄州……從而明確了梁山好漢起義的政治背景。 當然許多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造不僅要歷史的寫照還需要創(chuàng)造感人的藝術(shù)形象。在《水滸傳》的情節(jié)構(gòu)成里,作者集納和吸收了民間傳說中的水滸英雄的傳奇故事來創(chuàng)造梁山好漢主要人物精彩的性格。如:前十六回林沖、楊志,魯智深落草,后武松十回,石秀十回……都是最精彩的部分。這些人物由于不同的社會身份才表現(xiàn)出迥然不同的獨特個性,豐富著每一個藝術(shù)個體的生命。 書中有眾多語言描寫也是個性鮮明而獨特,比如在寫武松時,沿用武松原話:“從來只要打天下這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滲透了武松骨子里的力、勇、智、義的性格特點。 林沖以前的身份乃八十萬禁軍教頭,社會地位不低。只因高俅的兒子林沖之妻,于是一連串的厄運降臨,他才忍無可忍,手刃寇仇而雪夜逼上梁山。他是能忍辱的英雄。后來在朝廷招安中他反對招安,他勸說宋江:“朝廷中貴官來時,有多少裝么,中間未必是好事”。言語中可見他深知朝廷爛事,對腐敗的統(tǒng)治者早就不做幻想。 總括全書主要講了兩個字:“忠”“義”。梁山好漢的“義”不同于《三國演義》中劉關(guān)張的義氣,劉關(guān)張?zhí)覉@結(jié)義最初建立在“破黃巾,報國家”的基礎(chǔ)上。后來也不是盡義于公盡義于民。而梁山好漢的“義”最初建立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基礎(chǔ)上,正所謂“仗義疏財歸水泊,報仇雪恨上梁山”,這種“義”不廢于私不廢于個人。 《水滸傳》被稱為封建時代中國農(nóng)民起義的史詩是當之無愧的。它既讓我們知道了“官逼民反的黑暗政府”又讓我們知道了做人要“忠義雙全”的為人守則。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4 一旦你翻開《水滸傳》的封面,熱辣辣的俠義江湖氣便撲面而來,白紙黑字,字里行間藏著那個年代最驚心動魂的英雄氣概。但最令人手不釋卷的,是那一個個人物背后的愛恨與情仇,傷痕與榮耀,決絕與無奈。老舍先生曾說:“讀了小說,我們才會明白人間”。誠然,那一個個戰(zhàn)場上奮力廝殺的身影,不僅折射出了那個年代的英雄,也折射出了那個社會的浮世繪。 “忠”這個字,是貫穿全文的主基調(diào),在好漢們身上似乎泛濫得有些乏味,然而——不然,如若不細品社會中的奸詐小人,便無法明白好漢們忠的來之不易,潘金蓮的忠是一瓶砒霜,使武大懷著感恩的心在被子中被毒斷肝腸,李固的忠是一紙文書,讓萬分信任他的盧俊義被官府追捕,奪其妻搶其家,落井下石;張三郎的忠則是不僅吃穿用度靠宋江過活還與閻婆惜暗渡陳倉。。這么一對比,燕青的放冷箭救之,魯智深的大鬧野豬林,武松的斗殺西門慶,個個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不同的效忠方式,不同的效忠對象,塑造了不同性格,成就了不同人生,燕青深諳世故,卻不世俗,心思慎密盧俊義入牢那段時日將監(jiān)獄上下打點,親自送飯,暗中護送。他同時也識大體顧大局,在為盧俊義效忠的同時也效忠梁山泊,包容兼愛;他耳聰目明,了解局勢,明哲保身,最終得善終。魯智深應(yīng)了法名,智能雙全,膽大心細!對又兼忠誠之至。在林沖有難時救下,林沖說放人便放走,給足了林沖面子;對于梁山泊的政局也向來不聞不問,不守清規(guī)卻懷禪心,隨潮圓寂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武松一腔熱血十年難涼,活得濃墨重彩,肆意飛揚,敢愛敢恨,自尊好勝,忠兄長,忠弟兄,忠上級,不論梁山頭領(lǐng)是誰都跟隨,反對招安呼聲極高。 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忠尚且算忠,但僅對朝庭,義卻不見得,其一,對兄弟不義,一百零八將中多個好漢是他用毒計騙上山的,每一個好漢背后都有一段血淋淋的故事。譬如吳用,由于與宋江觀念相似而幫助宋江架空自己的發(fā)小晁蓋;譬如李逵,宋江怕李逵起義造反而騙其喝下毒酒,虧李逵待他一片真心;其二,待百姓不義。孫二娘十字坡開人肉包子鋪濫殺無辜;李逵江洲劫法場時滿眼只見宋江,不論百姓軍官,見一個砍一個,見兩個砍一雙,為梁山好漢賺足惡名……諸如這樣的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可見梁山泊大廈并非一日坍塌,而是不義的白蟻日日蠶食,最終方蛀成空殼。 可以說,梁山好漢們成也忠義,敗也忠義。但在這之后隨著時間齒輪滾動又會帶來命運怎樣的起承轉(zhuǎn)合呢?面對人生相似的境遇,忠義與利益、道德與誘惑,我們又將交出怎樣的人生答卷呢?我們會成為智者燕青、禪師魯智深以及行者武松,還是心狠手辣者宋江、孫二娘;明哲保身、碌碌隨波者吳用,亦或是被人利用的頭腦簡單者李逵? 這尚未定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讀水滸,讓我們感受了人間冷暖,明白了人性善惡。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5 在漫長的暑假中,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它通過各種藝術(shù)手段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讓我認識了在梁山聚義的108名好漢。 這本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給我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一個字:義。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yōu)榱苏x,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jīng)被凍結(jié),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在梁山聚義的108名好漢都是被迫走上起義道路。這種逼迫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不該忍受惡勢力的壓迫而奮起反抗,二是在起義軍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漢的隊伍。這部小說反映了當時朝廷的迂腐,想必作者在寫《水滸傳》時心中充滿悲憤,表達了他對朝廷的不滿,才能把水滸人物刻畫的如此生動,心理活動描寫的如此詳細,環(huán)境渲染的令人覺得身臨其境吧! 小說中描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直率的“黑旋風”李逵;嫉惡如仇的“花和尚”魯智深;有膽有識、干練果斷的“行者”武松;正直聰明的“浪子”燕青……也有讓人切齒痛恨的人物,像高俅、蔡京、童貫、梁中書、蔡九知、賀太守等等。 水滸108名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多星”吳用,我喜歡他是因為他特別聰明,他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吳用用計劫了法場;盧俊義,石秀被關(guān)大名府死亡牢時,吳用用計放火燒翠云樓奪取了大名府;宋江鬧華舟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他計謀很多,深受梁山好漢們的尊重。 小說中不少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如智取生辰綱,大鬧清風寨,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等一系列故事情節(jié)都描寫的繪聲繪色,讓人百讀不厭。《水滸傳》不愧為我國的文化瑰寶。 ![]() 《水滸傳》好詞集錦 深入骨髓 十死九活 喪師辱國 碎尸萬段 束手無術(shù) 說地談天 深根固蒂 燒眉之急 四平八穩(wěn) 似漆如膠 橫七豎八 回生起死 魂消膽喪 花枝招顫 積草屯糧 懸崖峭壁 血雨腥風 削職為民 笑逐顏開 用兵如神 心滿意足 效犬馬力 徇私舞弊 心頭撞鹿 陷于縲紲 觀者如垛 魂不著體 魂飛魄蕩 花街柳巷 話里藏鬮 倚草附木 坐立不安 捉摸不定 朱甍碧瓦 壯氣凌云 箭穿雁嘴 腳高步低 近火先焦 擠眉弄眼 家破人離 高山峻嶺 觀形察色 改邪歸正 狗血淋頭 歸心似箭 三瓦兩舍 扶墻摸壁 扶危濟困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自取罪戾 濃妝艷抹 屁滾尿流 炮龍烹鳳 披頭蓋腦 吉日良時 極天罔地 將遇良才 口出狂言 恐后無憑 過府沖州 冠屨倒施 鬼哭神驚 寡情薄意 骨肉未寒 相機行事 七上八落 七損八傷 棄邪歸正 缺一不可 人非草木 如饑如渴 人困馬乏 人山人海 色膽如天 佛性禪心 逢兇化吉 風行雷厲 飛檐走壁 飛針走線 披頭散發(fā) 千恩萬謝 七橫八豎 氣急敗壞 青面獠牙 踉踉蹌蹌 柳眉踢豎 淚如雨下 兩相情愿 民窮財盡 看景生情 開眉展眼 里勾外連 面色如土 路見不平 《水滸傳》精彩句子 1.知恩不報,非為人也 2.胸中藏戰(zhàn)將,腹內(nèi)隱雄兵。 3.堂懸敕額金牌,家有誓書鐵卷。 4.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球。 5.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 6.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杰靈之美。 7.千里面朝夕相見,一寸心死生可同。 8.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9.笑揮禪杖,戰(zhàn)天下英雄好漢,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讒臣。 10.萬卷經(jīng)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 11.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詞賦。 12.相貌語言,南北東西雖各別;心情肝膽,忠誠信義并無差。 13.昔時常說江湖上聞名,似古樓鐘聲聲傳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個個連牽。 14.在晁蓋恐托膽稱王,歸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義,把寨為頭。休言嘯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廟。 15.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獨自貼天飛;漏網(wǎng)的活魚,乘水勢翻身沖浪躍。不分遠近,豈顧高低。心忙撞倒路行人,腳快有如臨陣馬。 16.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仆,爭冤仇,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 17.人無千日好,花無百園紅 18.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19.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20.表壯不如里壯 《水滸傳》名句感言 一、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水滸傳.第十四回》 感言:人與人的相遇,都是緣分,如果有緣,即使遠隔千里,也能相見;如果沒有緣分,即使就在眼前,也互不相識。 二、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感言:酒喝多了以后,人就會進入另外的一個世界,給人造成一種不同的感受,所以世人都喜歡喝酒,尤其是煩惱憂愁的時候,就想借酒澆愁,暫時忘記眼前的煩惱。 三、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感言:世人之間的交情和友誼,通過觀察態(tài)度的冷暖、熱情的程度,就能看出來了。通過人們臉色的不同,就能看出對方的地位高低了。如果對方地位很高,那就會受到眾人的尊敬,如果地位卑賤,別人臉上就會露出不屑。 四、經(jīng)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后之言,豈能全信?——《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感言:很多事情,即使是我們親眼所見,也未必就是真的。那些背后聽到的言論,就更不能全信了。 五、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水滸傳.第三回》 感言:與其經(jīng)常聽聞一個人的名聲,不如在現(xiàn)實中真正地見上一面;有時候真正見到本人了,就會感覺比外面聽說得更好。 六、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水滸傳.第一百一十六回》 感言:很多東西,得到的容易,失去的也就容易;你得到時如果很困難,那就不容易失去。比如金錢,錢來得容易,花的就快;錢掙得難,就舍不得大手大腳了。 七、酒亂性,色迷人。——《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感言:酒喝多了容易亂性,認為酒有麻醉的作用,會讓人喪失自控力。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男人最容易被女色迷倒,所以美人計才能屢試不爽。 八、不怕官,只怕管。——《水滸傳.第二回》 感言:俗話說“縣官不如現(xiàn)管”,越是當官的,其實越不可怕,怕的是那些手底下的人,怕的是那些直接管我們的人,老百姓的命運,就捏在他們手心里,得罪不起。 《水滸傳》簡介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jié)構(gòu)小說,以宋江領(lǐng)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xiàn)實。按120回本計,前70回講述各個好漢上梁山,后50回主要為宋江全伙受招安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書中共出現(xiàn)數(shù)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學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說之一。 《水滸傳》作者簡介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彥端,字子安,號耐庵,或稱“錢塘施耐庵”。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出生于興化縣白駒場,元末明初文學家,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因《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贊揚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白話小說,在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故施耐庵被譽為“中國長篇小說之父”。 《水滸傳》讀書筆記摘抄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想要了解更多讀書筆記摘抄、讀書心得體會,請點擊訪問:讀書筆記欄目。 推薦閱讀: ?1、《朝花夕拾》讀書筆記摘抄 ?2、《紅樓夢》讀書筆記摘抄 ?3、《西游記》讀書筆記摘抄 ?4、《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 ?5、《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