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讀完《三國演義》大家一定感觸良多,下面是力力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這里不僅有精選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也有三國演義好詞好句及感悟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三國演義》。
![]()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1 暑假期間,我在老師的推薦下,讀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名的章回體小說。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三國演義》講的是魏、蜀、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tǒng)一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全書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富含的道理有深有淺,人物刻畫描寫細致,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烙印般印在了我的心里,拿起這本書,讓人欲罷不能。 蜀國大名鼎鼎的軍師——諸葛亮,他的足智多謀真是讓我贊嘆不已。他輔佐劉備,忠心耿耿,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大擺空城計,七擒七縱孟獲……無不彰顯著他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諸葛亮的冷靜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在草船借箭中,他明知周瑜要陷害他,卻冷靜地“進了”周瑜的套,最后讓周瑜的陰險計謀泡湯,他那機智多謀、沉著冷靜、永遠胸有成竹的樣子,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腦海。 一想到自己,我就恨不得找個地縫鉆下去。生活學習中,我老是毛毛躁躁,總是這忘記那忘記。就拿幾個星期前來說吧!在寫作業(yè)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大難題,不過我可沒有那么冷靜哩!一會兒用手撓撓頭,抓抓臉。一會兒搖搖筆,敲敲頭。眼睛一會兒瞪得大大的,就像要把這道題盯穿似的;一會兒眉頭緊皺,一個大大的“川”字。最后沒轍啦,又在床上滾來滾去,大聲叫嚷:“啊啊啊!好難!”在屋子里走來走去,煩躁極了!最后把別的作業(yè)寫完了,再定睛一看,“好簡單!一點都不難誒!”真是令自己哭笑不得。 讀完《三國演義》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啟迪。我們雖然遠遠比不上諸葛亮,但我知道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神機妙算來源于他的刻苦鉆研和勤奮學習。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干、沉著冷靜、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2 三國,一個戰(zhàn)火紛飛、英雄輩出的時代,也就此在羅貫中的筆下慢慢拉開了帷幕。 《三國演義》成功的塑造了很多人物,從文學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巨著。但是如果從歷史方面看,《三國演義》必須受到人們的正視,演義和歷史畢竟不同,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為了小說的可讀性而在歷史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和渲染,和歷史真相已經大不同了。 曹操本是一代奸雄,卻因為《三國演義》受到老百姓的厭惡和文人的口誅筆伐。殊不知,曹操的文學造詣極深,挑出來首詩歌都是經典。曹操率兵打仗可謂是出神入化,他詮釋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用兵之道。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太片面,那并不是曹操的想法。曹操作為大漢丞相,說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敵方勢力為了把他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才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代表了寒門庶族打壓士族,欲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王朝,卻被愚忠迂腐的儒生寫成奸佞。可悲可嘆可惜,但曹操依舊是曹操,是那個胸有韜略、頗有英主之氣的曹操。過了千年萬年,他依舊是曹操。 至于劉備,則是為了曹操而生。有反面就要有正面,有對比才會有鮮明。《三國演義》將劉備塑造成了一個仁義禮智信的英雄,一個儒家思想的理想君主。在演義中,劉備成了仁義雙全的人,但他實則是個豪氣沖天、英姿勃發(fā)的亂世梟雄。卻因為演義和歷史中劉備形象的反差,造成了劉備又一個奸詐虛偽的名聲。很多人因此說劉備虛偽,可是他們又如何懂得帝王心術,都是被儒家思想蒙了雙眼。 亂世出英雄,李宗吾的《厚黑學》中寫到“曹操黑,劉備厚,孫權又黑又厚,卻黑不過曹操,厚不過劉備”,這是個簡明扼要、一針見血的評價。我也希望大家能夠正視歷史,正視演義,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思想,正確對待、理性思考每一個問題。做一個智者,是學生的目標,更是天下學子的責任。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3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到晉代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仁德之主劉備,義薄云天的關羽,暴君董卓,長厚的魯肅,足智多謀諸葛亮,亂世梟雄曹操。而我最喜歡的人物便是諸葛亮和關羽。諸葛亮向來以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出名。在赤壁之戰(zhàn)中運用火攻這種充滿智慧的作戰(zhàn)方式打了一個漂亮仗,教會我們在生活中應冷靜的用智慧去思考各種事情,三思而行。而我媽媽更喜歡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在劉備去世后一人扛下了沉重的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喜歡關羽也是因為他的忠義,他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提青龍偃月刀,后騎一匹“赤兔馬”,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在赤壁大戰(zhàn)中在華容道義釋曹操,真是令我崇拜不已。《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二千多年的歷史巨作,在這本書中,各路英豪紛紛登場,栩栩如生,他們各有各的特點,也有許多優(yōu)秀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全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赤壁之戰(zhàn)。在這場戰(zhàn)役中孫劉結盟,與曹操大戰(zhàn)一場,期間雙方各顯身手,計謀層出不窮:苦肉計、連環(huán)船、火攻等等,精彩萬分,最終由于孫劉聯(lián)盟技高一籌,戰(zhàn)勝了更強大的曹操,可見在戰(zhàn)場上,只要運用好各種計謀,哪怕稍遜他人也能獲勝。 其實之前我已經讀過《三國演義》,但這次我是與我媽一起讀的,每讀完一章,我和她便會對章節(jié)內容進行討論,分享各自獨特的見解,我和媽媽都有所收獲,這是我之前一個人閱讀時所無法得到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4 羅貫中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靈武帝中平元年到晉武帝司馬炎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從黃巾之亂開始,到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再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國統(tǒng)一歸晉的故事。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諸葛亮是“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jié),具有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大事,且將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準確預知,出山后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設空城計。他的事跡激勵我努力讀書,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提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可是他沒殺自我膝下的劉備,又讓我看到了他的大度。劉備重情重義,仁民愛物,是一位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不管是大城小鎮(zhèn),都忠于職守,受人愛戴,他讓我懂得了熱愛百姓和忠于職守的深刻道理。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長;過五關斬六將,毫不畏懼,他誓與劉備共存亡的精神讓我明白了仁義十分重要。說起趙云,也就是常山趙子龍,大家肯定很耳熟。從“單騎救主”“截江救阿斗”足能夠看出他對劉備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藝高強、正義凜然的英雄本色,難怪劉備說他“渾身是膽”“乃真丈夫也”。他實在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硬漢子!孫權為人謙和,少年得志,同為天下英雄,使我體會到寬容大度的重要…… 《三國演義》為我們講述了許多富有策略的戰(zhàn)爭故事。官渡之戰(zhàn)以少勝多,謀長節(jié)短,百戰(zhàn)百勝,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場刀光血影的場面;赤壁之戰(zhàn)更是波瀾起伏,驚心動魄;還有那巧妙的連環(huán)計,精密的借刀殺人計,和那動人心弦的苦肉計……真是一幅幅壯麗宏偉的戰(zhàn)爭場面。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唱起這句歌詞,我就會想到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本重要著作,它描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事件,主要講述了以曹操、劉備、孫權帶領的魏、蜀、吳三個國家的政治、軍事的斗爭。反映出封建正統(tǒng)觀念,對統(tǒng)治權威的影響表現(xiàn)復雜的時代背景,是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 性格關系著成功與否。諸葛亮的謹慎機智,曹操的詭計多端,劉備的謙遜,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點。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知天文、通地理、識人心,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是這本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智慧的化身。他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他的機智令我十分敬佩。他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火燒曹營……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分天下。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zhàn)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勝敗及兵家常事。諸葛亮就放了他,然后再擒再放,直至第七次臣服。最后,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后將決不再謀反。諸葛亮見他已經誠服,覺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后不禁深受感動。從這個故事中,我特別佩服諸葛亮,為他的實力和機智所點贊! 《三國演義》為我們講述了許多富有策略的戰(zhàn)爭故事。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個個妙計連連的情節(jié);赤壁之戰(zhàn)更是驚心動魄;還有那巧妙的連環(huán)計,精密的借刀殺人計,和那動人心弦的苦肉計……真是一幅幅壯麗宏偉的圖景!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爾虞我詐是三國,那個年代,那個三國。雖然連年亂戰(zhàn),但是英雄輩出。這個時代的歷史,永遠地流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這就是《三國演義》,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 ![]() 《三國演義》好詞集錦 妄自菲薄、智取陳倉、七擒七縱、六出祁山、舌戰(zhàn)群儒、單刀赴會、得隴望蜀、負重致遠 出言不遜、兵貴神速、吳下阿蒙、斷頭將軍、車載斗量、勢如破竹、老牛舐犢、如嚼雞肋 不由分說、不知所云、不容偏廢、乘虛而入、五內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廬、刮目相待 廊廟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釋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土崩魚爛、如魚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對酒當歌、屈指可數(shù)、危在旦夕 赤壁大戰(zhàn)、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畫餅充饑、望梅止渴、同符合契、吳下阿蒙、敝帚千金 一手包辦、一舉兩得、一臂之力、一親芳澤、七步成詩、三顧茅廬、下筆成章、不出所料 堅壁清野、巢毀卵破、顧曲周郎、一身是膽、超群絕倫、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計 如魚得水、髀肉復生、如飲醇醪、步步為營、偃旗息鼓、七步成詩、三國歸晉、火燒連營 《三國演義》精彩句子 1、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2、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3、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4、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5、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6、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7、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8、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yè),幾與草木同腐乎? 9、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10、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1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3、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 14、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15、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7、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18、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9、操即使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不過,回馬望城中走。 20、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zhàn)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jié),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作者簡介 羅貫中(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從羅貫中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中,體現(xiàn)出羅貫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經天緯地之氣。他精通軍事學、心理學、智謀學、公關學、人才學……如果沒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實踐,執(zhí)著的追求,何以能成為這般全才?他主張國家統(tǒng)一,熱愛中華民族,弘揚民族傳統(tǒng)美德,痛恨奸詐邪惡。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想要了解更多讀書筆記摘抄、讀書心得體會,請點擊訪問:讀書筆記欄目。 推薦閱讀: ?1、《傅雷家書》讀書筆記摘抄 ?2、《老人與海》讀書筆記摘抄 ?3、《拿破侖傳》讀書筆記摘抄 ?4、《愛的教育》讀書筆記摘抄 ?5、《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