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搞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想象力測試,準備拍完之后向全國播放。他們帶著攝像機和錄音機,先到一個局,測驗機關干部。 節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圓圈兒,問道:“請大家回答這是什么?” 高壓水銀燈已經開亮,攝像機也對著機關干部們的面孔輕搖,記者們舉著好幾根警棍樣兒的拾音棒,單等著誰一說話就捅到他的嘴邊上來……機關干部們看著黑板上的粉筆圓圈納悶兒,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沒底,不敢回答。攝像機可是不停地來回搖。誰也不能回答嗎?那可太不像話啦……科員開始以請示的眼光看著科長;科長以求教的眼光望著處長;處長以他那擅長領會意圖的聰明眼光盯著局長;局長用習慣的眼光向秘書求援;美麗的女秘書今天可是徹底懵了,走過來跟局長咬耳朵。她忘記了正在錄像,局長聽罷秘書的匯報,才氣呼呼地說:“對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經過研究,我怎么能隨便解答你們的問題呢?” 電視臺的同志們來到了想象力測試的第二組——大學中文系的教室里。燈光亮了,攝像和錄音開始了,節目主持人照樣在黑板上畫了個粉筆圓圈兒,說:“請大家回答這是什么?” 冷場半分鐘。驕傲的大學生們突然哄堂大笑,紛紛叫嚷起來: “這算個啥問題呀?還要考我們大學生!” “太瞧不起人啦!簡直是開玩笑!” “只有傻瓜才回答你們的問題!” “別嚷啦,他們還在錄音吶!” 初中學生是第三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學生規規矩矩地帶頭舉手,然后站起來指著黑板上的粉筆圓圈答道:“這是一個零。” 節目主持人問:“他答得對嗎?” 同學們齊聲回答:“對!” 主持人問:“還有別的答案嗎?有沒有第二種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個調皮的學生,沒敢站起來,在座位上叫了一聲:“歐!……英文字母的歐!”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節目主持人趕緊說:“他說得對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組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他們看了黑板上的粉筆圓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躍,紛紛舉起小手,搶著回答問題: “是個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節目主持人高興地問。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圓!” “是乒乓球!” “是燒餅!” “是雞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吶!” “不,這是老師的眼睛,發脾氣啦!” 想象力測試圓滿結束。電視臺正式播放這個節目的時候,給它加了個標題:人的想像力是怎樣缺失的? 讀完這則小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雖然只是一個簡短的想象力測試,但是很容易讓人看出,中國孩子想象力缺失到底是為什么。那個瞪眼的老師只是一個幫兇,而那個尖子生只是這場兇案的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