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在外界現實刺激物的影響下,對人腦中已有的表象經過改造和加工產生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與感知、記憶、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簡單地說,沒有感知和記憶,想象就成了空想,是毫無目的、毫無意義的空泛地胡思亂想。而想象與思維更是密不可分,通俗地說想象就是形象思維。對于中學生來說,形象思維占據了其很大的思維空間,滲透在其學習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其完成學習任務必備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在發展思維,形成概念中,想象更加具有重要作用。如中學的立體幾何,沒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就不容易形成立體概念;中學物理課中的一些抽象的東西,如光、電、磁、場、波、流、原子能的熱核反應等,都可以在一定教學手段的配合下,通過想象去理解。因此,想象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怎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我認為可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擴大知識領域,儲備豐富表象 人的想象不是憑空產生的,所有的想象都是利用感知所形成的表象而創造出來的。因此,廣泛的感知,豐富的經驗,淵博的知識是培養想象力的基礎。也就是說,占有的客觀材料越多,知識越豐富,想象力就越廣闊越深遠。如一個中學生可以想象出分子、原子和電子云,而一個科學家可以想象出三個“夸克”合成一個“ 強子”的質量,只等于一個夸克質量的二十分之一。再如在做一些綜合性題目時,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題,都必須要靠想象將所學許多知識點連系起來后綜合考慮才可能做出。如果知識積累少,思維狹窄,思考問題就會陷入死胡同,即使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既然知識對想象力的培養很重要,那么怎樣擴大知識面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加強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對想象的最好訓練,是培養想象能力的有效措施。中學生正值身體發育高峰期,記憶力好,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求知欲強,因此加強課外閱讀無論從心理、生理還是外部環境來說都是很有必要和很有可能的。無論是社會科學讀物還是自然科學讀物,中學生都要廣泛涉獵,在大腦中貯備盡可能多的表象。當然,想象力不完全取決于知識的多少。有的學生思想僵化,見解和觀念陳舊,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展開自已想象的翅膀,結果往往會變成知識的奴隸。 二、不斷積累感性材料 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形象進行加工和改造的心理過程。因此大腦中貯存的形象越多,形象思維越活躍,想象力就越強。感性材料的積累靠觀察和注意,觀察生活,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潛移默化地獲取許多書本上所不能獲取的感性材料。力學是高中物理里很重要的知識,如學生經常深入生活、深入工廠,觀察各種牽引機如皮帶運輸機、拖拉機、裝卸機等機器工作原理,從中得到各種力如重力、引力、彈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以及這些力的合成、分解作用的形象啟示,在課堂上再學習這些力的作用時就能拋磚引玉,較易掌握了。硫、氮、磷是很重要的元素,它們的很多種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物質,工農業生產離不開它們。硫、氮、磷的多種化合物的制取方法是高中化學中的重要內容。如果學生經常到各種化工廠認真參觀硫、氮、磷的化合物的工業制取方法,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則上課時想象到化工廠的工作原理,就能駕輕就熟,較快地理解課本知識。可以想象,觀察各種建筑物的設計圖紙是很有助于學習平面和立體幾何的。平時有意識地多多觀察或考察工農業生產布局、各種自然資源的分布和利用狀況、各種動物和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結構特征等等對地理、生物等學科的學習可謂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那么,感性材料的積累有哪些途徑呢?主要是多觀察,多留心生活,形式可采取參觀、考察和社會實踐等,通過這些形式,不斷積累感性材料,為想象思維準備豐富的素材。 三、科學運用聯想法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雖然形態不同、質量有別,但是客觀事物都不是獨立地存在,而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們在學習活動中,利用此一事物同彼一事物之間的聯系,由當前感知的事物想到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起了有關的其他事物,這種心理活動就是聯想。如從“六月飛雪”想到“竇娥之冤”;由“冪函數”想到“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由英語中的“過去時”想到“現在進行時”和“將來時”;由“并聯電路”想到“串聯電路”;由“離子鍵”想到“共價鍵”;由“唯物主義”想到“唯心主義”;由“遵義會議”想到“二萬五千里長征”;由“ 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想到“氣候的大陸性特征”;由“蛇、青蛙和飛蛾三者關系”想到“食物鏈”等等,這些都是各學科里經常運用聯想法學習的知識內容。要說想象的方法,主要就是聯想法。聯想法主要有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四種。如在歷史課上由蘇聯1917年的十月革命聯想到兩年后1919 年的中國五四運動,再聯想到兩年后1921 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而把三件歷史大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就是接近聯想;學習物理,當學習電流公式時,可以由電流聯想到水流,電流從高電流向低電流方向流動,就象水流從高處向低處流動一樣:電流與電阻成反比,阻力越小,電流越大,這如同水流量有大小與河中障礙物大小成反比一樣,障礙越少,水流量就越大,這就是類似聯想;高中代數中的函數與反函數、奇函數與偶函數,它們的性質及換算、圖像等就可采用對比聯想法來學習;在地理科學習中,由于歐洲西部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溫帶,300N——400N的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400N——600N的地區受西風帶控制,大西洋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阿爾卑斯山呈東西走向等,知道了這些原因,我們就能聯想到歐洲西部的氣候類型應是這樣一個結果,即主要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這就是因果聯想。 四、多途徑開發想象區和右腦,培養想象力。 根據生理心理學家的發現,人的大腦有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區、貯存區、判斷區、想象區。一般人在曰常生活中,經常動用的只有前三個區,而想象區一般只被動用百分之十五左右。科學家之所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就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的想象區經常處在一種積極的興奮狀態,善于想象構思,善于創造新形象,而一般人對想象區潛力的挖掘是不夠的,所以學校教育不能單純傳授知識,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自覺地加強想象力的訓練,不斷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的培養。 1981年獲得諾貝爾生物學獎的美國羅伯特.斯佩里博士提出了大腦兩半球各司其職,功能互補的觀點。左半球的功能與理解能力相對應,右半球的功能與想象能力相對應。按照這一觀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特別是音體美活動和科技小發明小創造活動,智力競賽活動等,可以開發大腦的右半球,發展想象力。此外,還可采取下列方法:左手握筷,活動左手以刺激右腦;左手觸物;左腳踩球;左側梳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