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天宮課堂”的第一課于12月9日下午15點40分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下面是“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作文寫作素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作文寫作素材【1】 感悟代代相傳的中國航天精神 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精神日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航天工程建立以來,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將發展航天事業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滿懷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推動航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先后孕育形成了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反映不同時期航天事業的特征,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靈魂,成為凝聚中國精神的重要動力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對航天精神的研究,能夠加深我們對其內涵及當代價值的了解,展現航天精神的時代魅力,不僅能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還能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采樣返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航天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從東方紅、長征、神州,到北斗、嫦娥、天問....我國航天事業創建60多年來,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個個輝煌成就的取得,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幾代航天人不懈奮斗的成果,讓我們通過一組海報,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厚博大、一脈相承的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作文寫作素材【2】 中國航天精神內涵 1.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航天人熱愛祖國體現在報效祖國的使命意識和為國爭光的責任意識。以國為重的價值觀、無私奉獻的精神都是航天人報效祖國的生動體現。60多年前,新中國初升的太陽召喚著海外赤子沖破重重阻力毅然歸國,其中許多專家成為航天事業的奠基者和帶頭人。 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中國堅持自主發展航天事業、向尖端技術領域進軍的歷程昭示了一個道理:我們唯有堅持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先導,努力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才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才能牢牢掌握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戰略主動權,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3.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在航天事業創建初期,周恩來總理提出了“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十六字方針”。這“十六字方針”始終影響著中國航天人。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不但是航天精神的具體表現,也是航天科技工作者貢獻給全社會的寶貴精神財富。 4.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意識每一項航天工程都是規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全國數千個單位、十幾萬科技大軍密切配合,自覺服從大局、保證大局,同舟共濟、群策群力,堅持統一指揮和調度,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難題共同解決,有風險共同承擔,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凝聚成一股氣勢磅礴的強大合力。 5.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長期以來,廣大航天工作者甘當無名英雄,不計得失,不求名利,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無怨無悔,常年超負荷工作,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壓力。他們為航天事業奉獻了青春年華,奉獻了聰明才智,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書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作文寫作素材【3】 中國航天“三大精神” 1.航天傳統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 2.“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 3.載人航天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圖片 04 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 1. 熱愛祖國是航天精神的核心要素。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征程中,要始終堅守熱愛祖國傳統,始終大力弘揚愛國奮斗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航天科技戰線的主旋律。航天精神也深刻折射出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和協同攻堅的大局意識。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航天人的真實寫照。航天人骨子里始終保持著特有的奉獻基因,以實際行動,為航天強國建設揮灑汗水、貢獻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兩彈一星”的功勛科學家和無數參與其中的科研人員胸懷大局、協同攻堅、集智攻關,取得了偉大成就和舉世矚目的科技突破。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征程中,全國一盤棋、協同攻堅仍然是重要法寶。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離不開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進取意識。隨著航天強國建設的號角吹響,新時代的中國航天人要緊盯最先進水平發力前行,以更大的個智慧和勇氣去探尋未知世界的奧秘,譜寫中國航天事業新篇章。在航天“三大精神”的引領和推動下,中國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穩更遠。 2.航天精神是鼓舞前進的民族“精神密碼”。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戈壁大漠飛向九天。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打破超級大國對航天尖端技術的壟斷,進一步夯實國家安全發展基石,拉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密碼”,極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50年來,東方紅一號如燈塔般照亮著中國航天的征途,航天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中國航天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不斷演繹著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航天精神是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定海神針”。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走向星辰大海絕不只是詩和遠方,鮮花和掌聲的背后往往是篳路藍縷、一路艱辛。在基礎薄弱、條件簡陋,無參照樣本、無完整資料情況下,老一輩航天人因陋就簡,土法上馬,攻克了一系列理論和技術難題,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我國航天科技以令人驚嘆的速度,不斷刷新紀錄,譜寫著追趕、并跑、超越的奇跡。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中國幾代航天人硬是憑著“不服輸”的一股勁,咬定青山不放松,埋頭苦干,不畏難、不氣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困難踩在腳下,創造了令全國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航天精神是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指南針”。從“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到“嫦娥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再到去年的“嫦娥四號”世界首個月背軟著陸、玉兔二號成功月球表面前行以及今年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一系列載人航天、空間站、北斗系統、嫦娥探月、墨子號等“國之大器”重磅升空和華麗展現,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非凡成就,在世界航天領域占有了一席重要之地。事實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靠著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這個航天精神“指南針”的指引,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航天發展道路。歷史反復證明,即使在高科技最前沿的航空航天領域,中國人“照樣行”,中國也“一定能”! 3.一個夢想融入一種精神,科學家們正是以航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才永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始終如一的夢想。當一個人擁有了航天夢,將信心滿懷、步履堅定,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當一個國家擁有了航天精神,將眾志成城、戰無不勝。秉持航天精神,劍指尖端技術,攻堅航天難題,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偉大的復興路上勃發出永續生機。 “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作文寫作素材【4】 不忘初心、堅守2021年恰逢中國航天事業發展65年,如果將1956年起步的中國航天的65年濃縮在一個小時,一定是一部分分秒秒都掀起高潮的史詩巨片。“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里程碑式成就,22顆北斗導航衛星,近150顆各種類型的在軌衛星,累計發射226次、成功率超過96%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以及基于這些空間技術不斷提升的科學探測能力和研究水平,無不顯示出中國“航天大國”的稱譽已是名副其實。航天事業65年,航天人始終牢記“航天夢,強國夢”這個初心,不斷前進。 繼承創新創新,讓“嫦娥”飛上了遙遠的“廣寒宮”。 自2007年至今,中國航天先后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飛上了寥廓的星際,與月球為伴,完成著自己的使命。“嫦娥工程”是中國航天人的心血。中國航天科學家在技術落后、起步困難的情況下, 歷經數年的不斷的艱苦的探索、嘗試,終于完成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嫦娥二號”探測器。這凝聚著航天人們創新血汗的“嫦娥工程”贏得了世界的驚嘆。如果我們固守 著現有的技術停滯不前,只是走在別人的路上,就不可能有“嫦娥工程”的飛天壯舉。 合作、團結航天工程是極其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難以想象的各方高度協作與配合方能完成。據載人航天的工程辦公室的不完全統計,直接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級的單位就有110多個,配合參與這項工程的單位則多達3000多個,涉及數十萬科研工作者。沒有廣大科技人員的團結協作,航天器無法生產,無法運作,無法成功。從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無不透著航天人團結協作的品質。 精神信仰航天夢,中國夢。中國航天白手起家、發力創新的經歷,和這個國家從一窮二白到繁榮昌盛的過程相伴相隨。2016年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航天日的設立,是為了銘記歷史、傳承精神,這是對幾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夢的褒獎和崇高致敬。回應偉大時代的呼喚,65年間,中國航天人自強不息、接續奮斗,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如今,一支讓航天強國都艷羨不已的年輕的航天人隊伍,將續寫這一偉大事業的輝煌,致力于為人類探索并和平利用太空。 更多專題作文,請點擊: 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有感10篇 2021年天宮課堂太空授課觀后感作文600字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5篇 給白衣天使一封信的作文8篇 小學生描寫新冠肺炎疫情的作文500字精選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