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直覺思維活動本質上就是一種潛意識與顯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貫通的理性思維認識的整體性創造過程。 靈感直覺思維作為高級復雜的創造性思維理性活動形式,它不是一種簡單邏輯或非邏輯的單向思維運動,而是邏輯性與非邏輯性相統一的理性思維整體過程。 1、久思而至 指思維主體在長期思考竟日不就的情況下,暫將課題擱置,轉而進行與該研究無關的活動。恰好是在這個“不思索”的過程中,無意中找到答案或線索,完成久思未決的研究項目。 2、夢中驚成 夢是以被動的想象和意念表現出來的思維主體對客體現實的特殊反映,是大腦皮層整體抑制狀態中,少數神經細胞興奮進行隨機活動而形成的戲劇性結果。并不是所有人的夢都具有創造性的內容。夢中驚成,同樣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科學頭腦”。 3、自由遐想 科學上的自由遐想是研究者自覺放棄僵化的、保守的思維習慣,圍繞科研主題,依照一定的隨機程序對自身內存的大量信息進行自由組合與任意拼接。經過數次、乃至數月、數年的意境馳騁和間或的邏輯推理,完成一項或一系列課題的研究。 4、急中生智 利用此種方法的例子,在社會活動中數不勝數。即情急之中做出了一些行為,結果證明,這種行為是正確的。 5、另辟新徑 思維主體在科學研究過程中,課題內容與興奮中心都沒有發生變化,但尋解定勢卻由于研究者靈機一動而轉移到與原來解題思路相異的方向。 6、原型啟示 在觸發因素與研究對象的構造或外形幾乎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已經有充分準備的研究者一旦接觸到這些事物,就能產生聯想,直接從客觀原型推導出新發明的設計構型。 7、觸類旁通 人們偶然從其他領域的既有事實中受到啟發,進行類比、聯想、辯證升華而獲得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觸類旁通往往需要思維主體具有更深刻的洞察能力,能把表面上看起來完全不相干的兩件事情溝通起來,進行內在功能或機制上的類比分析。 8、豁然開朗 這種頓悟的誘因來自外界的思想點化。主要是通過語言表達的一些明示或隱喻獲得。豁然開朗這種方法中的思想點化,一般來說要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有求”,二是“存心”,三是“善點”,四是“巧破”。 9、見微知著 從別人不覺得稀奇的平常小事上,敏銳地發現新生事物的苗頭,并且深究下去,直到做出一定創建為止。見微知著必須獨具慧眼,也就是用眼睛看的同時,配合敏捷的思維。 10、巧遇新跡 由靈感而得到的創新成果與預想目標不一致,屬意外所得。許多研究者把這種意外所得看作是“天賜良機”,也有的稱之為“正打歪著”或“歪打正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