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身份證號碼是由數字組成的,但是有的人身份證號碼最后一位是X,而不是數字,那么X代表什么意思,弄清X的意思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身份證號碼最后一位是X了。![]() 圖片非實際圖片 有人說,X的意思是好人,也有人說是壞人,還有人說這是X戰警的標記,鑒于大家越說越離譜,下面還是大家系統科普一下吧。 身份證號碼的結構 公民身份號碼是特征組合碼,總計是十八位數字,期中十七位數字本體碼和一位校驗碼組成。排列順序從左至右依次為:6位數字地址碼,8位數字出生日期碼,3位數字順序碼和1位數字校驗碼。如下圖: ![]() 地址碼(前6位數) 表示編碼對象常住戶口所在縣(市、旗、區)的行政區劃代碼,按GB/T2260的規定執行。 地址碼的編碼規則為: 第一位表示地區,1-華北、2 -東北、3-華東、4-中南、5-西南、6-西北, 各省編碼為: 11北京市、12天津市、13河北省、14山西省、15 內蒙古自治區; 21遼寧省、22吉林省、23黑龍江省; 31上海市、32江蘇省、33浙江省、34安徽省、35福建省、36 江西省、37山東省; 41河南省、42湖北省、43湖南省、44廣東省、45廣西壯族自治區、46海南省; 50重慶市、51 四川省、52 貴州省。 53 云南省、54西藏自治區; 61 陜西省、62甘肅省、63 青海省、64 寧夏回族自治區、6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1 臺灣省、 81 香港特別行政區、 82 澳門特別行政區。 第3、4位是市級行政區域的編碼,第5、6位是縣級行政區域的編碼。例如,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的編碼就是150105,分別對應:內蒙古自治區-15,呼和浩特市-01,賽罕區-05. 出生日期碼(7-14位數) 表示編碼對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規定執行,年、月、日代碼之間不用分隔符。 順序碼(15-17位數) 表示在同一地址碼所標識的區域范圍內,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編定的順序號,順序碼的奇數分配給男性,偶數分配給女性。此外,還有一個特殊規定,即996、997、998和 999這四個號為百歲以上老人的特殊規定編號,它們不再分配給其他任何人。 校驗碼(第18位數) 作為尾號的校驗碼,是由號碼編制單位按統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某人的尾號是0-9,就不會出現X,但如果尾號是10,那么就得用X來代替,因為如果用10做尾號,那么此人的身份證就變成了19位,而19位的號碼違反了國家標準,并且我國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也不承認19位的身份證號碼。X是羅馬數字的10,用X來代替10,可以保證公民的身份證符合國家標準。 X到底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 ![]() 1.將前面的身份證號碼17位數分別乘以不同的系數。從第一位到第十七位的系數分別為:7、 9 、10、5、8、4、2、1. 、6、3、7、9、10、5、8. 、4. 、2 2.將這17位數字分別和系數相乘的結果相加。 3.用加出來的和除以11,看余數是多少。 4.余數只可能有0 、1、 2、 3、 4、 5、 6、 7、 8、 9、 10這11個數字。其分別對應的最后一位身份證的號碼為1、0. 、X、9、8、7、6、5. 、4、3、2 5.通過上面得知,如果余數是10,身份證的最后一位號碼就是2;如果余數是2,就會在身份證的第18位數字上出現羅馬數字的X。 X原來就是這樣得來的,它就是10,與0、1、2、3、4、5、6、7、8、9處于同等地位,它出現的概率與0-9也基本一致,大約在9%左右。 身份證最后一位X是大寫還是小寫? ![]() 相信身份證最后一位是X的人,再輸入身份證號碼時都不能確定到底是該大寫還是該小寫,而因此也導致出現了不少的麻煩。 那么,平時我們應該怎樣寫這個字母呢?一般情況下手寫時沒有規定,但在公安系統的軟件中,它會被寫成英文大寫字母“X”。而在電腦上輸入時也通常被默認為大寫的“X”,在電話辦理業務時,由于電話鍵盤沒有字母,一般用“*”代替。 看過了以上內容,大家不妨算一算自己的身份證最后一位是不是和身份證上的一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