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環境下,有的人出汗少而有的人卻特別容易出汗,這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為什么有的人容易出汗,有的人不愛出汗呢?愛出汗的人是什么體制?有人說愛出汗是腎虛所致,這種說法可靠嗎?下面十萬個為什么就為您來一一揭曉答案。![]() 為什么有的人容易出汗? 出汗,是人體生理功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正常情況下,有的人容易出汗、有的人不愛出汗,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要從正常和非正常兩部分說起: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的汗腺功能并不相同,散熱的途徑也不同,這就是有些人愛出汗而有些人不愛出汗的原因。只要出汗量在一個正常范圍內就不必擔心,正常人24小時內不知不覺會蒸發約600——700毫升汗水,如果出汗過多或者過少,就要考慮是否患某些內分泌系統疾病的可能性了。 非正常情況下,也就是說汗量過多,影響正常生活,或者是有不適的癥狀,這就要引起注意了,考慮是不是多汗癥引起的非正常出汗呢。 ![]() 多汗癥根據發生原因可分為三類: —是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內科病的外在表現,如甲亢、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風濕熱、結核病等,患者常出現自汗、盜汗等異常現象。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多汗的情況就能得到解決。 二是精神性出汗,由于高度緊張和情緒激動造成,因為交感神經失調所致,內服—些鎮靜藥物,如阿托品等能有暫時性的效果,但有口干等副作用。 三是味覺性出汗,屬于—種生理現象,食用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一股不必治療,只需忌口。 如果說天氣熱愛出汗是為了降低皮膚溫度的話,那么冬天莫名的出汗就很有可能是身體虛造成的。 為什么冬天無緣無故會出汗? ![]() 陰虛者盜汗 癥狀:睡覺時出汗,醒后即無汗,為盜汗。中醫認為,夜間盜汗有可能是陰虛造成的,陰虛者多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口干舌燥等。 調理方法:清補為主。 陰虛者由于陰津不足,不能滋潤而出現虛癥。所以,飲食中應多吃清補的食物,如銀耳、蓮子、燕窩、魚湯等。 少吃煎炸食物, 陰虛者本來體內津液就已經不夠,再吃缺乏水份的煎炸食物,會使得體內更干燥,加重陰虛癥狀。因為煎炸食物進入人體后,會想盡一切辦法,吸收水分,從而達到一種水的平衡。 陽虛者自汗 癥狀:不因勞動過度,不因穿衣過暖等因素而自然出汗的,為自汗。自汗大多因為虛癥,而陽虛就是其中一種。陽虛者最典型的癥狀就是怕冷。 調理方法:溫補陽氣,暢通氣血。中醫認為,氣是屬陽的,氣虛久了,陽損積陰,就會導致陽虛。陽虛的人要進行溫補養氣,多吃一些補陽氣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人參、黃芪等。羊肉補陽補氣補血,陽虛的女性可以多吃。另外,陽虛者在吃偏涼的食物時,可以加上姜絲等,調和陰陽。 出汗部位癥狀對照表 出汗部位不一樣所反映的癥狀也不一樣,下面為了方便大家進行對比,我們整理出來出汗部位癥狀對照表(根據網上資料整理,僅供參考,不可作為治療手段) ![]() 按摩穴位可防止過度出汗 1、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間凹陷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對止手汗效果明顯。 ![]() “合谷”意指大腸經氣血匯聚于此,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現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達到使汗腺收縮的效果。 操作時用一手的大拇指來用力按揉對側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產生酸脹感為宜。 2、復溜穴 位于小腿內踝和跟腱之間向上2指寬處。宜用大拇指腹輕輕揉按,以略有酸脹感為宜。 ![]() “復溜”一詞中,“復”是反復,“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蒸發上行。按揉復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謝正常。 合谷和復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檔”。合谷穴要重點揉,復溜穴要輕揉。出汗過多時,可先按揉合谷2分鐘,以感覺明顯酸痛為度,再輕揉復溜2分鐘。 3、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 ![]() 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