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詩經》,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語句優美,形式工整”,殊不知《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反映了周代人民的社會生活,那么為什么說《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里的詩,包括風、雅、頌三類。“風”大多是民歌,富于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共160篇。 “雅”是西周的正聲雅樂,共105篇,分“大雅”、“小雅”。 “頌”是統治者進行宗廟祭禮的舞曲歌辭,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 ![]()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經》作為中國文化和教育的源頭,其教育意義也一直在不斷發展中不斷完善著。 “樹有根方能生,人有本才能立。”《詩經》就是華夏文明的根,就是炎黃子孫的本。作為中國文化和教育的源頭,《詩經》可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孕育了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明,塑造了不計其數的才子佳人。要實現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就要從《詩經》開始,就要從孩子的教育著手。遺憾的是,這方面還很薄弱,我們還在路上,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