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怎么讀?莨菪是什么意思?“莨菪”這兩個生僻字平時大家很難見到,但是對于醫生來說并不陌生,為了能提高大家對莨菪這個詞的了解,特整理出來莨菪的讀音、莨菪的意思、莨菪的作用與功效等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莨菪怎么讀? 莨菪的拼音是[làng dàng] ![]() 莨菪是什么? 一般指天仙子(茄目茄科植物),又名莨菪子、莨菪實、牙痛子、小顛茄子、米罐子、熏牙子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呈塊狀,灰黑色,葉子互生,長橢圓形,花紫黃色,結蒴果。有毒。全草入藥。 莨菪的功效與作用 莨菪所含的成分莨菪堿和阿托品,臨床上用來治療癲癇、風痢及胃痛等癥。治五癲,常與牛黃、桂心等配伍,如莨菪子散。 1、突發顛狂。用莨菪三升,研細,在一升酒中泡幾天。去渣,煎成濃汁。一天內分三次飲完。如覺頭中似有蟲行,額部及手腳現紅點,即是病快要好的現象。 2、風痹厥痛。和莨菪三錢(炒),大草烏頭、甘草各半兩,五靈脂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湯送下。 3、久咳不止(痰有膿血)。用莨菪子五錢,先煮后炒,研細,加酥油如雞收蠣的量,大棗七枚,同煎至油盡。取棗日食三枚。又方:取莨菪子三撮吞服,一天服五、六次,極驗。 4、長期水瀉。用干棗十個,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燒存性。每服一錢,粟米湯送下。 5、赤白痢。用大黃(煨)半兩、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6、腸風下血。用莨菪子一升,曬干、搗爛、篩細;生姜半斤,取汁;同入銀鍋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濃糖稀狀,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進一步煎濃,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視病情可增至五、七丸。安服有微熱。勿驚異,病重的人服過三日,當有下瀉病愈后,砸嘀埂? 7、脫肛不收。用莨菪子炒過,研為末,敷患處。 8、風牙蟲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內燒類。以小管引煙入病齒處。又方:把莨菪子裝入瓶內,熱湯淋藥得氣,吸入口中,藥冷即換。有涎出,可吐去。 9、風毒咽腫或瘰疬咽腫,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為末,每服兩小匙,水送下。極效。 10、乳癰堅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磅服。注意不得把藥嚼破。 11、惡瘡似癩,長期不愈。用莨菪子燒存性,研為末,敷患處。 12、跌打損傷。用莨菪子三工業區末,加羊油調涂傷處。 莨菪使用禁忌 心臟病、心動過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婦禁用。 莨菪的產地 我國東北、西北及華北。主產內蒙古、河北、河南及東北、西北諸省區。青海分布在海東地區和海南、黃南、海北等藏族自治州。 ![]() 山莨菪堿是什么? 常用其氫溴酸鹽,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在水中極易溶解。在乙醇中易溶。莨菪堿有明顯的外周抗膽堿作用,能對抗乙酰膽堿引起的腸及膀胱平滑肌收縮和血壓下降,并能使在體腸張力降低,作用強度與阿托品近似。 ![]() 東莨菪堿是什么? 一種莨菪烷型生物堿,它存在于茄科植物中,分子式是C17H21NO4。1892年E.施密特首先從東莨菪中分離出來。作用與阿托品相似,其散瞳及抑制腺體分泌作用比阿托品強,對呼吸中樞具興奮作用,但對大腦皮質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此外還有擴張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以及抗暈船暈車等作用。 延伸閱讀: 蒹葭怎么讀拼音是什么? 葳蕤怎么讀拼音是什么? 菡萏怎么讀拼音是什么? 鳶尾怎么讀拼音是什么? 桫欏怎么讀拼音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