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怎么讀?琺瑯是什么?很多人遇到琺瑯這兩個字不會讀,因此,就很難知道琺瑯彩是什么,也弄不明白琺瑯彩瓷器是什么?下面是學習力網站為大家精心編輯整理的關于琺瑯這個詞讀音、解釋等相關內容,為你答疑解惑!![]() 琺瑯怎么讀? 琺瑯的正確讀音為[fà láng],通過拼音標注,相信大家不會再讀錯或者不知道怎么讀了。 ![]() 琺瑯是什么?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瑯一詞源于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藝品稱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菻。出現景泰藍后轉音為發藍,后又為琺瑯。1918~1956年,琺瑯與搪瓷同義合用。1956年中國制訂搪瓷制品標準,琺瑯改定為琺瑯,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 琺瑯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根據制作方法大致可分掐絲琺瑯、內填琺瑯(即嵌胎琺瑯)、畫琺瑯等。根據胎地種類,琺瑯器一般可分金胎琺瑯、銅胎琺瑯、瓷胎琺瑯、玻璃胎琺瑯、紫砂胎琺瑯等。 琺瑯的種類有哪些? 琺瑯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硅酸鹽類物質。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筑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瑯”。 ![]() 琺瑯彩是什么? 琺瑯彩的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于犒賞功臣。琺瑯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制,解運至京后,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 琺瑯彩瓷器為什么那么貴? 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琺瑯彩瓷是極為名貴的品種,也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尤其在清代,琺瑯彩瓷一直是專為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琺瑯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它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致,是歷代最受藏家青睞的瓷器之一,與宋汝瓷、元青花并駕齊驅,被稱為“世界上最奢侈的藝術品”。 ![]() 粉彩與琺瑯彩的區別 粉彩瓷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是一種釉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瓷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燒,后歷朝流行不衰。 粉彩特點:有粉質感,也用渲染,立體感強。但粉彩渲染不能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礬紅彩必定是五彩。如果發現礬紅彩粉化或玻化,此物必定是用現代工藝燒造。因為要達到玻化或粉化,燒造溫度高,但達到800——900℃后,礬紅彩就會出現流動,會破壞畫面的色彩。 琺瑯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瑯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它興起于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晶。 琺瑯彩特點:釉面有油質感和玻璃質感,與進口不透明的紅綠玻璃相類似。立體感強,但沒有粉質感。畫工用渲染法。因為不用氧化鉛工藝,因此,絕無蛤蜊光。 ![]() 琺瑯怎么讀 掐絲琺瑯是什么? 掐絲琺瑯,中國傳統工藝品,屬于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胎掐絲琺瑯等。掐絲琺瑯的制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的制作工藝 掐絲琺瑯的制作大致可以分為7個步驟:制胎,即以紅銅板制出器形;掐絲,即將壓扁的銅絲依設計飾紋粘牢于胎體;燒焊,將其再次焊接牢實;點藍,依飾紋中顏色依次上釉彩,先點地,次點花,再點藍,后加亮白;燒藍,點一次藍即燒一次,重復多者可達3次;磨光,以細砂石、黃石及木炭分別逐次打磨光滑藍料與銅絲的粗糙處;鍍金,即拋光除銹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說,掐絲琺瑯的制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