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青銅器舉世聞名,歷史課本中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3月底,司母戊鼎被改名后母戊鼎,那么,司母戊鼎為什么改名后母戊鼎?具體的原因是什么?“司母戊鼎”或者說“后母戊鼎”,以后還會不會改名?下面就來了解一下。![]() 司母戊鼎也叫后母戊鼎,目前是我國首屈一指的文物,被作為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這件商王朝(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所使用的禮器,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8厘米,重832公斤。該器高大厚重,氣勢雄偉,紋飾莊重,工藝精湛。它是1939年由安陽武官村的村民在耕地中掘出。 ![]() 司母戊鼎又名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如何出土的? 首先來說說,司母戊鼎(后母戊鼎)是如何被發現的。1939年初春,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兄弟倆拿著洛陽鏟在田地里“淘寶”,一天夜里突然探測到地下好像有硬物,于是兄弟二人決定刨開土看看究竟是什么寶貝,由于月黑風高,加上天寒地凍,二人挖到天亮都沒有完全挖出來。第二天他們叫了40多個村民,連挖了三個晚上,終于從土里抬上來一個銅銹斑斑的龐然大物,個頭和廟里的大銅爐差不多,因此村民叫做“古爐”,但是非常沉,這就是震驚后世的青銅器國寶后母戊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鼎中最大最重的青銅器。當時正是日本侵華的時期,為了不讓寶鼎落入日本人之手,當地村民也是與日本人斗智斗勇,甚至還買了一個贗品青銅器埋在自家院里騙過了偽軍和日本人的搜查,最終保住了這一珍貴的國寶。 1949年國民黨撤往臺灣時原有意將大鼎運往臺灣,但由于大鼎過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飛機場,后被解放軍發現,轉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建成,后母戊鼎從南京調往北京,成為鎮館之寶。最初給該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稱其為司母戊鼎,他認為“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 另一著名學者羅振玉也曾認為:“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來了,此后一直叫做司母戊大方鼎,還被寫進了歷史課本,河南安陽作為寶鼎的老家也在殷墟博物館放置了一尊復制品,下方寫著“司母戊”三個大字。 ![]() 國家博物館內關于司母戊鼎的介紹說明 司母戊鼎為什么改名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之所以改名,據說是郭沫若把“后”認成了“司”,導致了寶鼎名稱的錯誤,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切還要從鼎上銘文說起,鼎上大字清清楚楚的寫著【司母戊】!“司”通“祀”即為祭祀,而“母戊”是墓主人的廟號,所以,此鼎是為祭祀母親戊的鼎。其腹部的“司母戊”三字銘文就是明證。“母”是母親,“戊”為母親的廟號排序。“司”字有兩種解釋。按傳統說法,“司”即“祭祀”,故“司母戊”可釋為“祭祀母親戊”。 2011年3月底,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開館,司母戊鼎正式由中國歷史博物館移至該館,亮相時鼎前的標牌已赫然顯示“后母戊鼎”,后經央視播出“司母戊”改為“后母戊”,其實,并非郭沫若認錯字,是因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個字,而古代的“后”專指皇后,前后的“后”則是現在已經廢除的“後”,因此“后母戊”的“后” 與“皇天后土”中的“后”同義,其意義相當于“偉大、了不起、受人尊敬”, “后母戊”的命名要優于“司母戊”。《司母戊鼎,還有多少未解之謎》的作者,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李維明指出,國家博物館將“司母戊鼎”改為“后母戊鼎”是更名,不是正名。是“司”還是“后”,爭議仍然存在! ![]() 鼎是什么? 鼎的基本型是圓的,圓形多,所以三足鼎立,但它也有方形的。雖然圓鼎居多,圓鼎一般祭天用,方鼎祭地,天圓地方。方鼎是四足的,戴耳。戴耳是鼎的另一個特征,不管它是圓的還是方的,必須帶耳,無耳不能稱之為鼎。這個造型千百年來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 ![]() 如何欣賞司母戊鼎? 去博物館該如何欣賞司母戊鼎呢?除了感受它厚重的歷史感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欣賞: 形狀:司母戊鼎為方形,四足,兩端鑄有立耳;上下緣中部、鼎腹四轉角、四足都鑄有扉棱,美觀堅固。 ![]() 司母戊鼎饕餮紋飾 紋飾:①鼎身兩側的邊緣裝飾有獸面紋和夔紋,中間為素面,形成對比;②兩耳外側裝飾雙虎食人首紋;③四只柱狀足飾以浮雕的饕餮紋,下方有兩圈凸起的弦紋。 鑄造工藝:商代制作青銅器需要經過煉礦、制范、熔鑄等一系列過程,后期多鑄造大器,制作方法有分鑄法、陶范法或稱泥模法、蠟模法(用蠟作原料做成青銅器的模型,又稱失蠟法,工藝已失傳)。“司母戊”鼎正是商代后期產生的,此鼎是用“分鑄法”鑄成,即鼎身與四足是一體,在鼎身鑄好之后再單獨鑄雙耳。 ![]() 鼎有什么用途? 為什么鼎在古代那么受歡迎呢?鼎到底有什么用途,下面就來說一說,鼎的具體用途。 青銅時代,鼎是烹飪器的一種,用于煮肉食,一般是圓體、三足、雙耳,此外還有方體四足的方鼎,雙耳也叫作“鉉”,用以穿木提取。 同時,鼎也是權力的象征,相傳禹鑄九鼎以像九州,之后鼎成為傳國重器。在商代,鼎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即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用一或者三鼎,普通人不能使用。 作為等級權力象征之外,鼎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祭祀禮器。例如,根據“司母戊”鼎的銘文“司母戊”,學界研究推測此鼎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而鑄造。 延伸閱讀: 星星的位置如何改變? 為什么青銅寶劍不會生銹? 儒艮為什么叫美人魚? 中國古代為什么把數學稱為算數? 小小的飛鳥為什么會造成飛機失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