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仙本那因為極致清澈的海水而聞名,在仙本那還生活著一個叫巴瑤族的海上游牧民族,據說,巴瑤族沒有國籍、不能上岸,這是為什么呢?長期在水里巴瑤族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巴瑤族為什么沒有國籍? 巴瑤族(Bajau)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海域。巴瑤族是一個自由自在的民族,他們無拘無束,灑脫得讓人羨慕。巴瑤族人以海為家,四處遷徙,過著不折不扣的海上“游牧”生活,“巴瑤”在印尼語里是“海上之民”的意思,甚至還被別人稱為“海上吉普賽人”。 巴瑤族作為唯一一個的海上游牧民族,活動范圍很廣,生活在幾個國家之間,但卻不附屬于任何一個國家。在海上遷徙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與周邊國家的人們產生沖突和糾紛。而這些國家,為了海域和資源,開始強迫周邊的巴瑤人遠離大海,逐步朝岸邊靠近,或者直接讓巴瑤人上岸定居。周邊國家的施壓,讓這個沒有國籍的海上民族,不得不從生活了數百年的大海,走向了岸邊。 ![]() 巴瑤族的孩子們 巴瑤族為什么不能上岸? 一個民族,一個沒有國籍、沒有現代文明、沒有醫療和教育的巴瑤族。他們成了地球上的黑戶,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卻無法走出這些孤獨的小島。 巴瑤族人自幼生活在水里,個個都是游泳高手。巴瑤族人能潛到30米以下海底里捕深海魚,巴瑤族族人們為了減輕潛水時水壓帶來的痛苦,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刺穿自己的耳鼓膜,年老時聽力就會非常不好。 關于巴瑤族不能上岸流傳著幾種說法,最常聽到的說法是巴瑤族的祖先是被流放到這里的,有禁止踏足陸地的禁令,所以巴瑤族人選擇在海上生活。 還有一傳說是洪災中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公主被洪水沖走 ,國王令下屬出海尋找,找到公主才能回來,這些人在海上找了許久也沒找到,為了忠于國王,就留在了海上生活方便尋找公主。 不過現今,他們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傳統的海洋游牧生活,定居在鄉村,但仍然是大部分時間在海上渡過。加上巴瑤族人民目前正面對政府的強制令,要求他們到陸地上來生活,世界上最后一支海上牧民,他們獨特的海上生活方式將會漸漸的消失。 ![]() 巴瑤人的高腳屋 巴瑤族住在哪里? 巴瑤族雖然長期生活在水里,但巴瑤人也有自己的房屋,他們通常用幾根木頭、幾張茅草搭成的高腳屋,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座懸在半空的密集村落,這樣的小木屋也就成了他們的“家”。 每一座獨立的木屋通常還有個露臺,人們在上面玩耍、煮飯、洗衣、洗澡、曬漁網等。也有一些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他們以船為家,整日漂泊在大海上。船中間有蓬遮擋,用于起居,而船頭、船尾則是開放的,用于撒網、搖漿、做飯和晾曬衣物。 ![]() 巴瑤女人在做飯 巴瑤人吃什么? 巴瑤族人都是“勇猛的”漁夫,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就捕到很多魚。他們中有些人可以潛游到20米深的海底去捕魚。“每天,孩子們劃著手工打造的獨木舟帶上魚網和長矛去捕魚。”其中珍珠和海鮮也成為了他們重要的經濟來源。 如今,巴瑤人不僅以海鮮為食,他們也會到岸邊賣海鮮,然后,再買米、面、油、鹽等生活必需品。 ![]() 巴瑤族的女人 巴瑤族人口數量 據2007年的不完全統計,巴瑤族人口數量為401800人,相信隨著生活環境的改善和醫療水平的提高,這個數量還會有所增加。 ![]() 巴瑤族的老人 巴瑤族的由來 關于巴瑤族的由來,由于都是口頭傳說,所以,其準確性有待考證,一種說法是,巴瑤族的祖先是生活在廖內群島的維達人,生活方式是漁獵,他們不斷與南島人混血。二者直到現在仍然保持這種漁獵的生活方式。所以,巴瑤人來源廖于內群島。另一種說法是,巴瑤族的祖先并不在水上生活,而是生活在三寶顏半島及蘇祿群島的農耕民族,后來,他們中的一部分8世紀開始了一種以海為家的生活方式。 延伸閱讀: 回族為什么不吃豬肉? 海螺里為什么有大海的聲音? 海葵是植物還是動物? 魚為什么能在水里游? 為什么蜻蜓點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