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上每一顆星星都會對應著有一個名字,為什么要給星星取名字呢?給星星命名有什么規律嗎?下面就來一探究竟。 為什么要給星星取名字? 人有其名,名實際上是一個代號,張三、李四不過是代表張三其人、李四其人。無其人,名也無用。有了名,人們之間打交道就方便了。撥通電話,問一聲:“你是誰?”對方說:“我是魏神莫。”這樣就好交談了。 與星星打交道,同樣也得先給星星取名字。連“火星”都不知道是哪顆星星,怎么進行研究和觀測呢?所以,給星星命名是第一步。 星星的命名規則 取名并不是隨意的,它也有特定的命名法。國際上通用的對恒星命名的方法是:在每一個星座中,把所有恒星都按從亮到暗的順序排列,然后用希臘字母α、β、γ等依次命名,并在希臘字母之前加上星座的名字。例如大熊座α、仙女座β等。24個希臘字母用完之后怎么辦?再用阿拉伯數字排下去,例如“天蝎座61星”。這樣便可以對天上的星星取上不相同的名字了。 不過在古代,人們不是這樣給星星命名的。我們的祖先給星星取名有特殊的方法。在公元11世紀以前,人們把星空劃分為許多“星宿”,星宿與星座的意思相仿,后來又演變為三垣二十八宿。這三垣二十八宿就把天空中的星星“固定”在里面,然后給它們命名,如織女星、老人星、天狼星等。這些名字一直為天文學所使用。 星星命名的要點如下: 1. 在西方的星空系統里,一般是按照字母表來為新發現的星星命名,但是星星太多,后來改成了用數字編號來命名。 2. 在給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命名時,我們經常使用希臘和羅馬神話的人物名稱。可是小行星的數量太多了,后來命名權交給了發現者,但需要由專門委員會來審核。 3. 因為彗星的數量非常少,所以彗星的名字基本都是以發現者或者發現機構的名字來命名的。 開普勒22-b是怎么回事? 為了找出宇宙中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科學家已經幫我們選出了銀河系內與太陽系相似的12個小星系,2011年,又從中篩選出了一顆最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開普勒22-b。 開普勒22-b的體積是地球的2.4倍,該行星圍繞著一顆類似于太陽的恒星旋轉,并且恰好處于該恒星系的宜居帶中,光熱合適,距離適中。 假設這顆行星與地球十分相似,擁有類似的陸地和海洋,還擁有類似的大氣來產生溫室效應,天文學家就能計算出它的平均表面溫度是否大約是22度左右。 不過科學家還需要時間進一步研究,現在還沒確定它是固體星,還是氣體星呢,要知道在氣體星上,我們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還有一顆叫開普勒452-b與地球相似度達98%的星球,位于1400光年之外的開普勒-452b有較高的可能性存在生命,它被稱作地球2.0。 為什么星星不會掉下來? 那些在天空中可以一閃一閃眨眼睛的星星,叫做恒星。恒星全是一個一個的太陽,是可以自己發熱的星球。恒星相當遙遠,他們全有各自的位置,因此他們是不會掉到地上來的。 在天空中,除了恒星之外還有行星,醒醒,比恒星小很多,而且也不會發光。他們全是與地球一樣繞著自己的太陽旋轉的。他們也各自有各自的軌道,不會相互碰撞,也不會掉到地球上來。因此,天上的星星不會落到地上。 在天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主要是一些分散在天空里的相當小的星體的碎塊。不是大家看到的天上的星星。流星有時也會掉到地上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隕石。 延伸閱讀: 為什么夏季的星星比冬季多? 為什么木星和土星都很扁? 為什么恒星會發光? 為什么天空中會出現新星? 為什么星星的位置會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