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遇到養鳥人籠中的鸚鵡會說話、會唱歌,有的還能說英語,那么鸚鵡為什么會說話呢?鸚鵡和其他鳥有什么不同呢?![]() 鸚鵡的羽毛非常美麗,有紅色、黃色、綠色,還有白色的。鸚鵡的嘴和老鷹一樣,像個鉤子。它腿短,腳趾兩前兩后,既不便于行走,也不便于跳躍,需要用自己的嘴來幫助行動。鸚鵡口舌靈巧,能念人名,能背數字,還能學會簡單的話,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鸚鵡學舌”。此外,鸚鵡還能模仿人唱歌,“哼”進行曲和地方劇,甚至還能模仿二胡、小號的演奏聲。 鸚鵡會說話其秘密就在于它特殊的生理構造——鳴管和舌頭。雖然都會說話,但鸚鵡的發聲器與人類的聲帶有所不同,鸚鵡的發聲器叫鳴管,一般的鳥兒能夠發出不同頻率、高低的聲音,那是因為當氣流進入鳴管后隨著鳴管壁的振顫而發出不同的聲音。而鸚鵡的發聲器官除了具備最基本的鳥類特征之外,其構造比一般的鳥兒更加完善,在它的鳴管中有四五對調節鳴管管徑、聲率、張力的特殊肌肉——鳴肌,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鳴肌收縮或松弛,發出鳴叫聲。鳴管也與人的聲帶構造很相近,只不過人的聲帶從喉嚨到舌端有20厘米,呈直角,而鸚鵡的鳴管到舌端有15厘米,呈近似直角的鈍角。而這個角度就是決定發音的音節和腔調的關鍵,越接近直角,發聲的音節感和腔調感越強。 ![]() 所以,鸚鵡才能夠像人類一樣發出抑揚頓挫的聲音和音節。再說舌頭,鸚鵡的舌頭非常發達,圓滑而肥厚柔軟,形狀也與人的舌頭非常相似,正是因為具備了這樣標準的發聲條件,鸚鵡便可以發出一些簡單但準確清晰的音節了。由于這些優越的生理條件,所以鸚鵡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語,發出一些簡單、準確、清晰的音節。鸚鵡還能用不同的嗓音、語調模仿人類的簡短語言,其模仿能力令人嘆為觀止,且記憶力很好,學會的就少有忘記。 但是,不管鸚鵡多么“能言善辨”,都只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地模仿而已,它絕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 ![]() 鸚鵡的種類很多,地球上的,鸚鵡共有約270種。野生的牡丹鸚鵡喜歡成群生活,找植物種子、果實、嫩葉來吃。但不幸的是,每年有成千上萬只鸚鵡在雨林中被捕捉,被裝到狹小擁擠的箱中販賣到各個國家,惡劣的環境使許多鸚鵡死掉。對于野生鸚鵡來說,被人捉去當寵物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 什么樣的鸚鵡會說話? 其實所有鸚鵡種類都有可能學會說話,只是機率問題,一般中大型鸚鵡學話的機率比較高,因為他們的腦容積較大,智商也比較高。 如何教虎皮鸚鵡說話? 1、可使用錄音機 虎皮鸚鵡是鳥類當中最善于模擬的鳥之一,當它出生兩個月后,就可以開始訓練他,每天都重復性的教它說一句話,平常不在的時候也可以用錄音機將要教的話語錄下來,重復的放給虎皮鸚鵡聽。 2、選擇正確對象 教鸚鵡學說話時要同一人教導 (女聲調較高比較好學),不能家里其他的人全去教,這樣會導致鳥兒混淆,什么也學不會,教學的聲音應聲調清晰,不能參雜雜音,雜音容易影響鳥兒對聲音的分辨,影響鳥兒學說話的時間周期。 3、訓練要有耐心 讓虎皮鸚鵡站在手上,靠近人的嘴,用溫柔的聲調,教它簡單的詞匯。其次,當鳥兒學會一句話,獎勵牠喜歡的飼料,然后再教另一句,但是要記住經常訓練,否則會忘掉的。另外單只飼養效果也會比較好。再強調一次,讓鳥學會說話真的要付出很多的時間,而且也要有耐心的!不是隨隨便便就會成功的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