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關于道德的名人名言舉不勝舉,此前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關于道德的名人名言,下面為大家帶來古代關于道德的名人名言,希望這些名人名言能夠幫助您在道德的理解與實踐中找到正確的方向,也希望您能夠繼續支持學習力。 古代關于道德的名人名言 能容小人,方成君子。——馮夢龍:《增廣智囊補》 【譯文】能夠容忍小人,才能做君子。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俞文豹:《唾玉集·常談出處》 【譯文】自從來到人世間之后還從來沒有遇見敵手,能夠寬容、體諒別人,盡量寬恕別人。 古之君子,恥有其名而無其實。——王守仁:《王陽明全集》 【譯文】古代道德高尚的人以徒有其名而沒有真實內容為恥辱。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張履祥:《愿學記》 【譯文】每個人都想培育好自己的子女,但往往不懂得、不重視修養自己品德、行為的重要性,這是非常糊涂的父母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諫逐客書》 【譯文】秦山不拒絕任何土壤的堆積,所以能夠成就它的大;河海不挑剔任何細小流水的匯入。所以能夠成就它的深;統一天下的君王不排斥前來歸附的民眾,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尚書·周書·君陳》 【譯文】有忍耐精神,所做之事才能成功;有忍讓寬容的胸懷,德行才能廣大。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孔子:《論語·衛靈公》 【譯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沒有因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的,而是寧愿犧牲生命來成就仁德 仁者愛萬物。——司馬遷:《史記·趙世家》 【譯文】有德行仁愛之心的人博愛天下 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尚書·泰誓中》 【譯文】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定能取勝。 人遺子孫以錢財,我遺子孫以清白。——姚思廉:《梁書》。 【譯文】別人給子孫后代的遺產是金銀財寶,我給子孫后代的遺產是清廉儉樸的品德。 父慈于棰,家有敗子。——宋祁:《雜說》 【譯文】做父親的過分慈愛,不忍鞭策子女,家里就要出現品德敗壞的子女。 巧言亂德。——《論語·衛靈公》 【譯文】花言巧語敗壞人的道德。考察一個人德性高低的標準,不飾他的語言,而是他的行動。 任禮恥任妝,嫁德不嫁容。——孟郊:《靜女吟》 【譯文】看重的是禮儀而非嫁妝,嫁出的不是容貌是美德。 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杜文瀾:《古謠諺》 【譯文】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德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晏嬰:《晏子春秋·問下》 【譯文】沒有比愛護民眾更為高尚的道德,沒有什么比讓百姓安居樂業更為可貴。 長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譯文】年長者和年幼者之間的先后尊卑。 功不可以虛成,名不可以偽立。——《答賓戲》 【譯文】不可以騙取功名,不應該虛假名聲。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 【譯文】為和諧而和諧,而不依照禮制來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守國之度,在飾四維。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管子·牧民》 【譯文】治理國家有四種綱領。是哪四種綱領呢?分別為禮、義、廉、恥。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 【譯文】人們不應該認為自己的親人才是親人,自己的孩子才是孩子。要使老人得以安享天年,成人有用武之地,兒童可以健康成長,鰥寡孤獨的人及殘廢、有病的人都能得到供養。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文】憂愁在天下人之前,快樂在天下人之后。 古代關于道德的名人名言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古人的哲學智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關于道德方面,下面是關于論述堅守道德的作文。 論述堅守道德的作文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時代在變,科技在變,文化在變,但所有的變化都是為了社會的繁榮與穩定,我們的價值觀并沒有改變,我們毅然記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和底線。 在這個道德的準線下,外界的困難并不能困惑我們,金錢的誘惑也不能迷惑我們。 哥倫比亞的一家電視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節目,名字叫《只說真話》,所有參賽者都必須 在測謊儀的監視下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各種問題。內容涉及參賽者的朋友、家人,甚至隱私,最后的贏家將會得到十萬美金的獎金。 在金錢的誘惑下,許多人報名參加了這個節目,可是隨著比賽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退出了,因為他們無法在攝像機的注視下出賣朋友,出賣家人,出賣良心,毀壞道德原則,每一個問題都在沖擊著一個人的道德底線。直到最后,所有人都推出了,無人中獎。這個結果震驚了全國,這不僅僅說明了人們可以抵制金錢的誘惑,這更加說明了每個人都在努力地維護著自己的道德底線,我們的價值觀并沒有因為金錢的誘惑而發生改變,我們依然堅守著自己做人的準則和道德底線。 在金錢的誘惑下。我們尚且刻意堅守的道德底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更加用自己的一舉一動,證明著我們的道德并沒有缺失,并且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也許有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但更多的人會對他報以目光的譴責;也許有人在公共汽車上對站著的老人安之若素,但更多的人會毫不猶豫地起身讓座;也許有人認為誠實意味著吃虧,但更多的人信奉吃虧就是福,實在才是真的古訓。 不僅件件小事體現我們對道德的堅守,一次次的災難更體現了我們道德的高尚。 在聽到汶川地震的死亡人數時,我親眼目睹了周圍的青少年為之落淚動容,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在學校組織捐款時,我親眼目睹了有人傾盡所有的努力,我就是其中的一員;一次次的災難都在向我們證明著,我們的價值觀沒有發生改變,它一直在我們的靈魂深處追求著,在實際行動中堅守著道德的底線,并且讓這種美德在一次次奉獻中不斷地得到升華。 一次災難就是一次人性的涅磐,它讓我們看到了道德的堅守,道德的升華的巨大力量。有了這股力量,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有什么誘惑不能回避,還有什么榮譽不能拋棄,還有什么艱難險阻不能戰勝?堅持住德德底線,這是我們國家的大幸,這是我們民族的大幸! 堅守道德,堅守底線,永遠恪守住心中的那份對自己莊嚴的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