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智勇、聰慧的簡稱,在古代人們就對智慧加以稱頌和解讀,于是就有很多名人對智慧進行評述,下面是古文中關于智慧的名人名言,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們把每一句都用現(xiàn)代文翻譯過來,智慧的源泉不光是有聰明的大腦,更要有高尚的人格。![]() 古文中關于智慧的名人名言 1.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誠廉》 譯文:石頭可以被打碎,但絕不能改變它固有的堅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絕不能改變它自身的紅色。用這兩句話可以比喻,一個意志堅定、品德高尚的人,即使遭受艱難困苦,也不會改變心中的信念。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譯文: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清華大學校訓即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資治通鑒》 譯文:有計劃地索取,有節(jié)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這句話說明了節(jié)儉的意義。物質財富和資源總是有限的,不能揮霍濫用。只有精打細算,量入為出,才不會有后顧之憂。 4.發(fā)奮忘食,樂以忘優(yōu),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譯文:為了發(fā)憤求學問,常常窮得沒飯吃,連自己肚子餓了,都無所感覺;當學問上有所獲益,就快樂得忘記了憂愁,忽略了衰老的威脅。 孔子這種為學的精神,也是我們要效法的地方。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譯文:古代能夠成就大事業(yè)的人,不僅僅因為他們有非凡的才能,而且因為他們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這句話強調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要敢于面對困難,頑強拼搏,堅持不動搖。 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 譯文:通過降低自己的欲望,減少自己的貪念,來讓自己頭腦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處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誠二字,努力斷惡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養(yǎng)就起來了,有智慧了。這時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了。家庭是國家的縮影,把自己家庭的經營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一個能把自己國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讓世界充滿和諧,天下太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譯文:(真正的大丈夫)富貴不能使之腐化墮落,貧賤不能使之改變志向,有權威也不能使之屈服。在孟子看來,真正的“大丈夫”不應以權勢高低論,而是能在內心中穩(wěn)住“道義之錨”,面對富貴、貧賤、威武(有權威的)等不同人生境遇時,都能以道進退。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開學典禮上引用此話。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譯文: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huán)境中,戰(zhàn)勝困難,面對現(xiàn)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9.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譯文:青是一種染料,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冰是由水制成但卻比水溫度更低。 一個學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學問,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師更有成就。 10.不登高山不止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譯文:不登到高山頂上,不會了解天有多高;不來到深溪旁邊,不會知道地有多厚。這句話原意是比喻不讀圣人的書,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精深。后人常用以說明不經過親身實踐,就不可能認識和改造世界。 1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譯文:此聯(lián)為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lián)。 意為: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為沒有勾心斗角的凡世雜欲才如此的挺拔。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譯文:兩只手臂和起來才能抱住的大樹是由細小的嫩芽長成的;九層的高臺,是由一筐一筐的土堆積而成的;千里遠的路程,是從腳下的第一步開始的。這段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發(fā)展起來的,做任何事都要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譯文: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金錢用盡了,這些散失去的東西以后依然會歸來。 此句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的高度樂觀,看透人生的性格,更深刻的體現(xiàn)他對人性道理的感悟。 14.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譯文: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這句話指出,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是間接的,一定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得到完善,而實踐本身又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 15.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譯文:(把今天的事放在明天來做)一天又一天,明天到底有多少明天這樣日子,如果我生存在世間上是等待把事情拿到明天來做,那么很多的事情都成了幻想。 16.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 譯文:盡管道路漫長而遙遠,我還是要為追求真理上天如地去探求。這是屈原表明自己決心的詩句。后人經常以用這兩句詩,表達對真理和對事業(yè)不懈探索和追求的決心。 1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 譯文:在追尋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離***》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懷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 18.人告知以(己)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自己反而很高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聞過則喜”。子路是孔子的學生,為人較粗獷,但卻有“聞過則喜”的好品質,所以孟子用這句話贊美子路。 1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譯文: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后人常借用松柏來稱頌現(xiàn)實生活中不畏困難、意志堅定的強者。 2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譯文:雕刻如果半途而廢,那么即使是腐朽的木頭也斷不了;如果不停的雕刻,那么即使是金屬、石頭也能刻出花紋來。這句話以雕刻為喻,說明做事情必須要有恒心和毅力。 古文中關于智慧的名人名言就為您介紹到這里,智慧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下面是關于智慧的故事《寶馬吃糟糠》。 寶馬吃糟糠 有一個叫杰克•倫敦,他是上世紀美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因為他寫書、寫小說,稿費非常多,他很快進入了美國的上流社會。他在與上流社會名人的交往當中,學會了喝酒,并逐漸發(fā)展到嗜酒如命的境地。他每天與酒為伴,長期的酒精刺激,讓他的健康狀態(tài)急劇下降,思維全部都在下滑。 他的妻子叫查米安,為此非常地痛心,多次勸他戒酒,一直沒有效果。查米安對很多人說:“誰如果能夠幫我丈夫成功戒酒,我將感激不盡。” 家中有一個傭人毛遂自薦地說:“夫人,我有一個辦法,只要夫人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一定可以讓你先生戒酒。” 在查米安生日來臨的時候,查米安看中了一匹最昂貴的名馬,她要求丈夫送給自己這匹好馬。杰克•倫敦本來就不愿意去買,但被妻子死纏硬磨,咬著牙就把它買下來了。幾天后,當杰克路過馬廄的時候,看見傭人正在喂馬。他看了一會兒,怒氣沖沖地對這個傭人說:“你怎么可以這樣喂我的馬啊?” 傭人說:“不這樣,你叫我怎么喂啊?” 杰克說:“你知道我這匹馬多珍貴嗎?我花了好幾千英鎊才買回來如此珍貴的馬,應該給它吃最好的、最新鮮的、最健康的草料,喝最干凈的泉水,你卻給它吃臟兮兮、散發(fā)著臭味的草料,喝如此渾濁的陰溝水。你難道想故意害死這匹馬嗎?” 傭人回答說:“先生,這是你妻子這么交待我,讓我這么喂的。” 杰克一聽更火了,轉身往家里跑過去,大聲叫道:“查米安,你給我出來!” 查米安走出房屋說:“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這么大呼小叫的?” “你怎么叫傭人用這么糟糕的食物和水來喂這匹這么尊貴的好馬?你知道對馬的身體有多大的危害嗎?” 他的妻子說:“知道啊。” 杰克說:“那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他的妻子查米安雙手一插,說:“你不也是這樣嗎?明明知道自己身體很寶貴,不照樣也天天酗酒嗎?” 妻子的回答讓杰克一下子愣住了、傻了,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呆在那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第二天,杰克開始改毛病,不喝酒了。戒酒成功之后,杰克迎來了新一輪的創(chuàng)作高峰。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人不會讓一匹良駒吃爛草、喝臟水,因為我們覺得這匹馬寶貴。 同樣,當我們真正認識到某件東西寶貴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去做對它不利的事情。我們學佛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良心和本性很善良,珍惜身邊所有對你好的人,你去珍惜他、去愛護他,你才能擁有別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