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后感 這本書讀起來非常難。 有人說瓦爾登湖,是一本安靜而且寂靜的書,但是,我并不這樣認為。這本書雖然安靜,但并不寂靜。他的生活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他在瓦爾登湖湖畔,過著一種隱居的生活,把一切都看得很淡,對于許多東西都有與別人截然不同的見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一個小屋里精打細算,過著如此安靜的生活。 瓦爾登湖,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作者選擇在這瓦爾登湖邊居住。在這里,只有青青的湖,綠綠的樹,藍藍的天,不會再有工廠的廢氣,生活的污水。在這里,被凈化的不只是環境,還有那顆躁動的心。當我讀完,我仿佛從從這喧鬧的城市里走出來了,把自己的心放在瓦爾登湖那里,你會感到,我心靈的瓦爾登湖,是那么的安靜。 梭羅有著湖邊的生活,一個遠離塵世的生活 ,他有著自己的農場,自己的牧場,自己建的房子,還有屬于他心靈的瓦爾登湖,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梭羅卻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這一切。他種黑麥,大麥,土豆各種食物,自己做吃的,剩下的還能拿出去賣,賺錢,靠自己,使自己吃穿無憂。當然,他也有自己的社交,他的社交十分特別,他會和漁民交流經驗,把一年來一次的動物看做訪客,把路人請進家里坐坐。這種生活是十分平靜,十分純粹,十分祥和。 讀一讀目錄,把標題連在一起,這就是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生活。標題就是這一篇的靈魂。仔細看看目錄,會發現其中第一篇“節儉”占了很大一部分,這就是為生活做減法,他精打細算,只計算生活所必須的,這很重要。 讀完整本書,我研究了一下作者寫瓦爾登湖時的背景。梭羅在瓦爾登湖湖畔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同時進行了許多思考,梭羅把這次經歷稱為簡樸隱居生活的一次嘗試。1840年,梭羅在大學里讀書。他的父親是一位鉛筆制造商,由于梭羅相信自己制作出的鉛筆能夠比當時使用的更好,他在一段時間曾專注于鉛筆制造。完成試驗后,梭羅向社會展示自己的產品。他的產品的優質表現取得了專家們頒發的證書。滿意地回家后,朋友們祝賀他找到了斂財之道,但是他卻回答說他將放棄鉛筆制造。“我為什么要繼續呢?”他重新開始了他無止境的漫游和學習。之后,1842年,他的哥哥約翰在磨剃刀片時不小心將左手中指劃破,病毒奪取了他的生命。梭羅傷心欲絕,三個月閉門不出。1845年,梭羅結束了離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來的村落,在瓦爾登湖湖畔隱居,用瓦爾登湖邊的生活凈化自己的心靈,并寫下了這本書。 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瓦爾登湖究竟是什么?現在,不妨閉上眼睛,靜默三秒,想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生活上,做減法,不要貪戀;在思想上,做加法,升華我們的靈魂。或許我的理解很膚淺,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不是我在這里就可以說清的,每個人讀完這本書后受到的啟發不一樣,但一定受益匪淺。 再過幾年,我還會讀這本書,可能感受又會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