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較記憶法:對相似而又有所不同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弄清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以達到記住知識的目的。這種記憶方法由于簡單實用、效果明顯,被很多老師加以改進、補充之后推廣到了各個學科的學習與記憶中。 例如,同學們在學地理的時候,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數據:地球的陸地面積是1.49億平方千米,而剛好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1.49億千米。 這樣一對比出來,即使是平時很容易混淆的數據,也能一下子就記下來了。而且記住兩個知識點只用了平時記一個知識點的時間,事半功倍。比較記憶的方法還有很多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對立比較法。記憶時,把相互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能形成鮮明的對比,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2)類似比較法。很多事物、知識在表面上極其相似,但本質上卻有差異,記憶時,可以找出相似的不同點來,予以比較。 (3)對照比較法。指同類材料的不同表達方式之間的比較,這是一種橫向對比。一般做法是把同類的若干材料同時并列,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比較。 (4)順序比較法。指新舊知識之間的比較,這是一種縱向比較。一般做法是在接觸新知識時,把它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相比較,看它們之間的聯系,相同與不同之處。 其實在記憶的過程中,同學們自己就能發現很多事物有相似性,只不過需要大家主動去發現和歸納,從知識的共同點或相似點上找突破口,這樣記憶起來不但簡單快捷,而且印象深刻,準確率高,還不容易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