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歌倒酒蓮,尚有香蒲暈。夏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第十個節氣,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你知道,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嗎?為了幫助大家了解夏至節氣,特為大家準備了夏至節氣的簡介、特點和風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夏至節氣的含義 夏至,古一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夏至適逢每年公歷6月21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而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 28" 44),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大多為14h左右。 夏至節氣的特點 夏至多對流空氣: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夏至多梅雨天氣: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 夏至多高溫天氣: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夏至的民間風俗 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嘗新習俗,諺語說“冬至餛飩夏至面”。亦有做麥糊燒者,即以麥粉調糊,攤為薄餅烤熟,亦帶嘗新之意。 紹興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是日,觀者云集,熱鬧非凡。此風至今尚存。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諺云:“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農戶將醮坨用竹簽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處,并燃香祭祀,以祈豐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機飽食一頓。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 中國有些地區,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里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會疰夏。 近五年夏至時間 2023年的夏至時間:2023年06月21日 22:57:37 農歷:五月(小)初四 2024年的夏至時間:2024年06月21日 04:50:46 農歷:五月(大)十六 2025年的夏至時間:2025年06月21日 10:42:00 農歷:五月(小)廿六 2026年的夏至時間:2026年06月21日 16:24:12 農歷:五月(小)初七 2027年的夏至時間:2027年06月21日 22:10:30 農歷:五月(小)十七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想要了解其他節氣的含義、風俗、特點、意義等內容,請點擊訪問:節日大全欄目。 推薦閱讀: 1、元旦是幾月幾日? 2、立春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3、雨水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4、驚蟄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5、中元節是幾月幾日? 6、春分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