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到過“勿謂言之不預也”這句話,但是知道是什么意思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么意思呢?勿謂言之不預也又出自哪里?下面就來詳細為大家解釋一下。![]()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么意思? 勿謂:不要說;預:預先。 勿謂言之不預也意為:事后別后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勿謂言之不預也出自哪里? 1較早應出自康熙年間,徐元文的《含經堂集·申飭鹽政札》“倘舊習不除,自甘猥下,行私恣便,長弊容奸,廉訪得真,即白簡從事,勿謂言之不預也。所有申飭事宜開列于后。” 2太平天國·李秀成《再致上海各領事書》。 3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說《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 勿謂言之不預也下一句是什么? 往往勿謂言之不預也會單獨使用,既不用上一句,也沒有下一句 “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用于句末. 1.表判斷.《石鐘山記》:“此世所以不傳也.” 2.表疑問或反問,前面常有“安”、“何”等與它相配合.《馬說》:“安求其能千里也?” 3.表感嘆.《捕蛇者說》:“苛政猛于虎也.” 4.表祈使,常與“無”、“不”等呼應.《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也.” 5.表示陳述或解釋.《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②語氣助詞,用于句中. 1.表判斷.《黔之驢》:“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2.表陳述或解釋.《勸學》:“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表語氣停頓.《師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③語氣助詞, 用在復句的前分句末或并列的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停頓和上下文的互相關連,兼有舒緩語氣和抒情的作用. 《愚公移山》:“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屈原列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推薦閱讀: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什么意思? 共克時艱是什么意思?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