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在即,不少考生都很關心今年高考難度有多大,或許大家已經了解到了2022年考生突破1100萬,競爭依然很激烈,那么,今年高考難度怎么樣?2022高考難度大嗎?下面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 2022高考命題趨勢與導向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九個學科命題專家提出的“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學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對高考各門學科的情境分類、具體內容、命題指向,概括如下表: ![]() 從近幾年教育部發布的高考命題指導方向看,“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注重情境化試題設計,增強應用性、創新性、開放性、靈活性”。這些都是新高考命題的風向標。 在今后的高考題中,將很難看到以前重復的題目,靠刷題備考的模式很可能風光不再。更多地出現開放性的試題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靈活性、改善學生的思維模式。這必將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考試的難度,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之間的差距將會被高考分辨出來。 2022高考命題的10項原則 一、起點很高,高屋建瓴,落點較低 物理化學等理科類試題有的是尖端科研課題、甚至是獲諾貝爾獎的問題內容,起點很高,但答案不會超越高考評價體系要求,落點很低。 要求考生:懂得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應用。 二、弘揚時代精神 方向明確,立意鮮明,情景新穎,貼近實際高考命題應體現時代主題,弘揚時代精神。試題要用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將考查內容進行包裝,堅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則。 三、學過的知識點都可能被考到 重點必考,主干多考,次點輪考,補點選考重點知識重點考,重點知識年年考,非重點知識輪流考。高考命題首先設定考查的重點內容和層次要求,使支撐學科的主干知識保持較高的考查頻率,新考綱補充的考點要選擇性地考,以此為基調展開考查網絡,拓寬考查空間。 四、同一考點變化考 考查基礎,變換情景,設問科學,注重創新高考試題具有“重基礎、重應用、重時事、重生活”的特點。每年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而且起伏不大,變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設問角度。同樣的考點知識,今年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這樣問,明年那樣問,標新而不立異,交叉而不偏離,年年創新,常考常新。 五、多層探究性開放性,體現創新性出題 共性好考,個性難考,試題開放,探究創新高考也要注重共性與個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較容易,個性考查難度較大,因此高考試題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擴大開放性,體現創新性,從獨特的角度對學科知識進行多方位、深層次的考查,體現考生的個性品質和創新意識,鼓勵有獨特見解、有思想水平、有創新精神的答案。 六、考察思維,解題容易 入易出難,路多口小,層層設卡,步步有難。高考為了保證選拔功能,試題必須具有良好的區分度。較難的題目,考生一般入題較易,之后會發現解題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寬,但越走越窄,越來越難。試題層層設卡、環環相扣,每一問都要攔住一批考生,只有最優秀的才能走到底。 七、思維穿透力考察考生 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見大,思維穿透試題往往從比較小的一點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擾,小中見大,透過表面現象,從本質上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實際上是對思維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察,試卷中除了基礎題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較大的思維量去穿透表面,觸及本質。 八、課外和課堂結合考察 材料在外,答案在內,考查思維,體現能力高考命題不留教材版本痕跡,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書里沒有的,但考點知識都是考綱要求內容。考生在考場上看題時間少,做題時間少,想題時間多,“想”就是思維,高考試題就是考察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程序和思維方法,進而體現考生的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 九、考查知識的“應用性 掌握理論,學以致用,學科價值,重在應用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學有所用,高考試題的學科價值在于考察知識的“應用性”,用知識解決問題,正是命題的目的所在。人文學科要與社會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熱點問題相結合,自然學科要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和科學技術發展,使本學科試題更加具有實際性、應用性和學科性。 十、以生考熟 體現國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擊軟肋。命題者在編制每一道試題時都要考慮我國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對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謂“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問題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識,大家都沒見過、沒做過,老師也沒講過,這類問題能考察學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體性“軟肋”。 高考大體錄取比例 近兩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都已經突破千萬,本科錄取人數約16%,也就是說,不管你被什么本科錄取了,就算是最普通的三本,也已經是6選1的突出人才。 一本錄取人數是114萬人(6%),也就是說,不管能考上什么樣的一本學校,都已經是16選1的精英了。 211高校錄取人數約46萬人(2.4%),也就是說,全國同齡人中只有2.4%的人能考上上211高校。這些高校包括東北林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延邊大學這樣的,很多人可能并沒有聽說過的學校,能考上這些學校的,也已經是40選1的超級精英了。 ![]() 985高校錄取人數約15萬人(0.8%),也就是說,考上985高校,實際上是戰勝了99%的同齡人的。 而清北錄取人數約6600人(0.03%),這兩所中國TOP2的高校。萬里挑三,堪稱人中龍鳳。 各地高考難度排行榜(僅供參考) 對于“各省市高考”,可能會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西藏上清北很容易,廣東高考好像不是很難,這些印象有些時候是不對的。 我們用以上數據獲得的結論做總結。 由于高考是“省內競爭”,各省的高考難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真實面貌。我們從后往前排,先講高考難度最大的省份。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1 河南省:地獄模式 河南是一個符合其印象的地區,他的高考真的是全國最難。由于河南人口眾多,本地知名高校也實在有限,一本、985、211、清北錄取率,都是全國相當靠后的位置。 河南高考難這個問題可能短時間內,看不到什么解決的跡象。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2 廣東省:地獄模式 廣東是唯二地獄難度的地區,各項錄取率是真的低,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廣東人多,78.3萬考生僅次于河南,而好學校錄取數量也很低,別說什么廣東人愛做生意,不愛考試什么的,人家福建也是這個文化,也沒有廣東這種地獄模式。 但是卻很少聽廣東人民抱怨過這件事情,這一點上來說,廣東人民真是好樣的。但廣東的學校,確實是需要加強了,教育資源和建設,需要多關注一下廣東了,廣東人民真的是雖然苦,但是不說。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3 江蘇省:困難模式 其實這個排名,沒有體現江蘇高考最變態的地方。因為這個排名,只有錄取率,沒有反映考試內容。 而江蘇高考最變態的地方,就是他的高考并不標準化,天天改革,一會3+X,一會3+2,一會又搞成3+1+2,一會要學物理,一會又不學物理了。 導致江蘇高考的制度,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這無疑加重了很多學子的心理負擔。總體而言,江蘇高考論考試內容難度,那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論考試令人的迷惑程度,那江蘇排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4 廣西自治區:噩夢模式 和山西同樣的情況,廣西自治區內更是缺乏知名高校。而廣西更是50多萬考生,高考難度其實是非常大的。但廣西也是因為本身存在感薄弱,導致有苦說不出。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5 安徽省:噩夢模式 安徽985錄取率全國倒數第一,211錄取率也排名靠后,一本錄取率相對還能緩和點。 在安徽高考也是件艱辛的事情,不過安徽至少出了個毛坦廠中學,讓人至少“有苦能說得出”,大家至少知道安徽高考挺苦的。總而言之,在安徽高考也是真的不容易的一件事。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6 云南省:噩夢模式 云南,和廣西和山西一個問題,存在感弱,也是35萬+考生,本地沒有太多知名高校,關注度也不高。各項錄取率挺低的(比山西和廣西還是稍微好點)。請多關注關注云南學子,上個大學不容易的。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7 四川省:噩夢模式 四川考生近70萬,除了河南廣東山東,四川排第四。這也好理解,四川畢竟本身人口這么多。 在四川高考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不過好在四川本地還有川大,西財等好的高校,整體錄取人數也還過得去。四川人比較豁達樂觀,經常見到的四川人都是樂呵呵的,所以“四川高考苦”這個事,沒有造成廣泛的印象。 但是總而言之,從錄取率綜合量化評判,四川高考是挺苦的。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8 山東省:噩夢模式 作為中國儒家文化的起源,山東人對于“考試”的熱愛程度,可以說是全國數一數二了,考生人數也位居全國前列,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以至于出現“我高考不容易,先上個曲阜師范大學,以后考研出去吧”這樣的景象,這也是山東人民高考不易的一個體現。不過山東高考比較不友好,是個全國范圍內有印象的事情,他也就是符合印象吧。比起像廣西,四川這種高考更苦,但是還沒啥人知道的地方,山東人民至少有人心疼。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9 甘肅省:困難模式 甘肅不算多,其985,211,清北這些高校錄取比例在全國排名其實挺靠后的,但是好在其一本錄取率還可以,使得其高考難度總體而言,在全國范圍內還過的去。 地區高考難度排名:10 貴州省:困難模式 推薦閱讀: 2022年有多少考生參加高考? 今年高考會不會因為疫情推遲? 高考蒙題技巧與方法大全 高考前一周老師要做什么? 高考前一天干什么? |